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快手涨永久活粉软件

客服   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五月,难以忘却的记忆

蔡升元

有人说,五月是红色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五三惨案”、“五四”运动纪念日、五四中国青年节、“五一二”国际护士节、“五二0惨案”、“马日事变”、“五卅惨案”。五月,布满了斗争流血的日子,一段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一个个流血牺牲的故事,故称“红色的五月”、革命的五月。

我要说,五月是灰色的。2008年的5月,让人刻骨铭心!汶川大地震,让多少家庭毁灭,让多少房屋倒塌......几度哽咽,几度落泪,多少次从梦中哭醒,多少次悲痛欲绝。苦难让人们学会了坚强,死亡让人们懂得了生命可贵!“五一二”为全国“防灾减灾日”,灰色的五月,灰色的日子。

今年,又是一个灰色的五月。

云南地震、青海地震,夏德昭仙逝、杨柏达仙逝、吴孟超仙逝、袁隆平仙逝、陈清如仙逝,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巨星勋落,举国悲伤!

(一)

快手涨永久活粉软件  第1张

中国著名眼科学专家、医学教育家夏德昭同志,于2021年5月20日16时28分在沈阳仙逝,享年104岁。

夏德昭,1918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夏家村。1941年毕业于原满洲医科大学专门部。并留校任教。1945年获博士学位。1957年,由中共中国医科大学党委推荐,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后任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中央党委、辽宁省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1981年,回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眼科主任。1983年,同景崇德、董世范、朱鹏汉等出资创办了《实用眼科杂志》。1995年,卫生部批准更名为《中国实用眼科杂志》,在他去世之前,一直担任杂志名誉主编,甚至还在撰写论文。1997年,任辽宁农工民主党省委名誉主席。

夏德昭,东北地区眼科学奠基人,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常委,中华医学会辽宁省眼科分会主委、名誉主委,中国医科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中华眼科杂志编委、眼科研究编委,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主编、名誉主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开创者、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是他,第一位提出了“视力性质分析”的临床眼科新理论;是他,首次打破了视神经疾病这个“不治之症”;是他,在我国最早开展了角膜移植手术;是他,撰写论文18篇,发表于日本各眼科杂志上;是他,最早开始指导研究生,为国家培养眼科人才。“眼科医学讲究的是不懈专研、开拓创新,使更多的患者由黑暗走向光明。”大医精诚,德济光明。夏德昭做到了,他无愧于“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的称号!

(二)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文博专家杨伯达先生,不幸于2021年5月21日12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快手涨永久活粉软件  第2张

杨伯达,1927年出生于辽宁旅顺,祖籍山东蓬莱。1948年华北大学美术系毕业。194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调入故宫博物院,1984年10月到1987年6月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1980年,曾赴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12国以及香港和台湾访问考察或出席国际会议及国际学术讨论会。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玉器》及《中国玉器全集》。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北京大学考古系玉器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玉器研究会会长、国际博物馆协会会员、玻璃委员会会员、新加坡收藏家学会海外高级顾问等5个顾问。

杨伯达是著名美术史、玉器及玉文化研究研究专家、中国文物学玉器专业委员名誉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宝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特邀嘉宾。“我们这一代故宫人可以说都是故宫培养起来的人”杨伯达如是说。他做到了,他没有辜负故宫。四十余年来专攻艺术文物及美术史。他撰写专著50多部、论文480余篇。他总结出“玉灵魂、金文化”是中国文明的祖先。他组织编撰的《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四编上、下册》获得2007年度全国文博考古最佳文集奖。玉学泰斗,当之无愧!

2010年,CCTV-10《大家》栏目采访杨伯达先生时评价:“故宫历经24位帝王,珍藏了3万件古玉,是他的努力,才让那些无名古玉重现风采。他读玉、懂玉,半个世纪的追求,造就了他中国古玉鉴定第一人的卓然地位。”

(三)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同志重介质选煤技术流程图,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快手涨永久活粉软件  第3张

吴孟超,1922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5岁时他跟随母亲来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1940年,回国参加抗日活动,决心以“读书救国”。1943年,与日后的妻子吴佩煜双双被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部录取。1949年,获学士学位。同年参加工作。1956年3月入党。同年6月入伍,进入华东军区人民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当上外科军医。1958年,翻译并出版了中国第一本肝脏外科专著《肝胆外科入门》。1959年,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人体肝脏血管模型。1960年6月,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同年他主刀成功切除了第一例肝癌;同年还发明了“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1961年,第一个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手术后生化代谢规律”。1963年,第一个突破了“中肝叶”手术禁区。1964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向肝脏外科进军》的彩色记录片。1975年,切除了迄今为止国内外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体重18千克)。1979年9月,在第28届国际外科学学术会上,他以1960年1月至1977年12月期间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181例,总手术成功率91.2%的经历,震惊了国际医学界。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设立了“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2005年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医学界第一人)。2006年,联合六位院士,向国务院提交了“集成式开垦肝癌研究”的报告。2011年5月,中国将第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2012年2月,被评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16年11月25日,任李庄同济医院终身名誉院长。2018年,当选为第十一届健康中国(2018)年度十大特别致敬人物。2020年10月18日,吴孟超院士馆在福州闽清县落成开馆。

吴孟超从医75年,把16000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创造切除肿瘤重量最大、肝脏手术年龄最小、肝癌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等世界纪录。他主编出版专著2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0多篇,先后获得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24项。眼里只有一个战场,肝病的较量;心中永存一个召唤,病人的期盼。“名誉算什么,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披肝沥胆,医者仁心!吴孟超做到了!安息吧!“中国肝脏外科之父!”

(四)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快手涨永久活粉软件  第4张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同年8月重介质选煤技术流程图,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整整当了18年教师。1960年7月,发现了“天然杂交稻”;1964年7月5日,在试验田找到了“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1965年7月,在14000多个稻穗中找到6株不育株,成功繁殖了1到2代。彻底推翻了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1966年2月28日,他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科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1967年6月,由他牵头的黔阳地区农校(安江农校改名)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正式成立。1973年10月,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袁隆平发表了《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2006年,他推出了“种三产四”丰产工程,2007年已有7个省实施;截至2012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了2000多万亩,增产20多亿公斤。

袁隆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他曾30多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境内外举办了50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40多个发展中国家约2000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1981年6月,获中国第一个国家发明特别奖;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第8117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2001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3年,获中国消除贫困奖终生成就奖;201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8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2018年9月8日,获“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他“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019年,授予“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2020年11月28日,当选2020年中国经济新闻人物。还获得了世界粮食奖、国际科学大奖、沃尔夫农业奖、亚太种子协会杰出研究成就奖等11个国际大奖。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是专注于田畴。他常对人讲:“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介农夫,播撒智慧;一稻济世,万家粮足。他做到了!安息吧!“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五)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陈清如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6日15时33分在徐州逝世,享年95岁。

快手涨永久活粉软件  第5张

陈清如,1926年12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52年,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采矿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5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12月到1960年12月,由国家派往苏联莫斯科矿业学院进修,专攻选矿理论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回国后,先后在北京矿业学院、四川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工作。1983年晋升为教授。1984年,第一个提出“干法选煤”新理论。1987年1月,担任中国矿业大学选矿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94年,“干法选煤”试验成功,一时轰动世界选煤领域。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清如是我国著名的矿物加工专家、教育家,长期致力于选矿理论与技术研究,他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座重介质旋流器末煤选煤厂,指导研究设计了中国第一台筛下空气室跳汰机,解决了中国跳汰选煤机的大型化;建立了“粒群透筛概率”的筛分理论,研制成功煤用概率分级筛系列设备,较好地解决了潮湿细粒煤的筛分;成功地创建了“空气重介质稳定流态化”的选矿理论和技术,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高效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示范厂。

陈清如兼任《煤炭学报》编委,《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委,《Particul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美国出版)编委,第16届国际选煤大会干法选煤技术分会主席,国家洁净煤规划领导小组顾问专家组成员,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名誉校长,西安科技大学双聘院士,中国煤炭学会选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高级顾问,中国煤炭技术咨询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学会名誉理事等职务。

陈清如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煤炭科技界的杰出代表。“潜心科研,甘于寂寞,淡泊名利,诲人不倦”是陈院士高尚人格和科学精神的真实写照;“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勤奋实干、勇于探索”是陈院士自勉的一生笃信。他常对学生说:“做学问要顶天立地——顶天,就要站在国际前沿,瞄准世界一流;立地,就要结合行业和产业需求,解决我们国家的重大问题。”他发表论文180多篇,出版论著12部。他培养了15名硕士、20名博士和3名博士后。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1990年,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990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国际选煤大会国际组委会终身成就奖。2010年,美国肯塔基上校奖。

60年来,陈清如一直致力于煤炭分选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研究与开发,对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矿物加工工程学科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在业界被誉为“干法选煤之父”。

啊! 五月,难以忘却的记忆!

让我们一起筑梦 追梦 圆梦!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