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眉山技术职业技术学院 拼多多帮忙砍价群微信群

客服   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传千载诗书城文化 建百年常青藤学校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四川省示范高职院校纪实

刘 胜 赵娟丽

谁吹孤鹤南飞笛,人唱大江东去词。地处成都平原经济圈西南隅的眉山,是北宋大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千载诗书城”的美誉。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就坐落在这风景秀丽、历史浑厚、人杰地灵的“三苏故里”。

蜿蜒回归山有情,平铺十里江无声。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27年的眉山国民师范学校和创建于1958年的四川省乐山专区农业学校。两所学校都为原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2002年,经省政府部门批准,报国家教育部门备案,两校合并组建了眉山职业技术学院。至此,一所现代化的高等职业院校在三苏故里应运而生,成为了莘莘学子笃学精业的育人摇篮。

2010年学院整体迁入了依山傍水的岷东新校区,2013年学院启动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工作,开启了学院快速发展的历史新篇章。目前,学院占地面积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2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00余万元,建成340个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藏纸质图书40余万册。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45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26人,双师素质教师237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现有师范教育系、农业技术系、商贸旅游系、工程技术系、文化艺术系、中等职业教育部、继续教育培训部等7个教学科研单位,招生专业24个,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人。近三年来,毕业生全部就业,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挖掘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经验,就从示范建设的这三年开始——

改革篇:

理念引领建示范 创新改革提质量

百年机会真难遇,一线光阴更易流。学院2013年7月被省教育部门、省财政部门批准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重点培育单位。在示范建设之初,学院就立足长远,着眼未来,以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站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坚持“管理为先,重在过程,重在提高”的理念,以示范建设为契机,以服务发展为宗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链与产业链契合度;对接眉山产业发展,开门办学,构建政行企校多方联动、双元主体合作育人的办学体制;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师生在“田间教室”上课

三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不断改革与创新,在教师管理上建立“三单三挂,抱团进步”制度建设,促进个人与团队同步提升;专业建设推进“多方协同,三双三段,能力递进”培养模式,专业结合实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企业岗位需求,融合职业标准和规范,结合学院专业实际,不断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岗位化、模块化、项目化、行动化”的四化模式;聚焦课堂,强力推进“一师两课”行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推进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效率,探索线上线下的混和式教学;突出能力,产教融合,扎实推进实践教学,训、练、赛有机结合。

三年的建设与发展,现代职教理念入脑入心眉山技术职业技术学院,GBS、PBL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得到推广和应用;队伍能力活力迸发,能力素质显著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创新,小学教育专业的“双线贯通、四双培养”、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院社协同、四接四融”培养特色明显,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徒制培养成为亮点,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立校篇:

多措并举建团队 内涵建设添活力

瑞莲花作科名草,木假山开文笔峰。学院坐落在三苏故里腹地,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办学精神,为学院打造一流的专家型师资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示范建设中,学院多措并举、内外结合,着力打造出一批“双师”型专家团队,使教师素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兼结构的比例得到全面优化。就是这支优秀团队,为学院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小教专业实习生和小学生在一起

小学教育专业三年间选派75人次参加全国各级各类学习,选派9名教师到小学挂职锻炼,聘请25名小学教师组成专业专家委员会,形成了一支优秀教学团队,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8人,博士硕士30人。专业教师富有激情、生动形象、严谨务实的执教风格受到了人们的赞誉;专业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荣获四川省一等奖、二等奖,两个团队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大赛,荣获全国三等奖。

更为值得骄傲的是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长期立足三农、服务三农,成功打造出“不知火”柑桔、秀芳葡萄、盘鳌蜜柚等品牌产品,专业教师选育出水稻新品种和水果新品种,推广面积上百万亩,助力“东坡味道”食品产业发展,为当地三农作出了极大贡献。专业带头人先后受邀德国、荷兰、泰国、老挝、印尼、马来西来、以色列等国家开展交流和讲学,使学院的声誉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财务管理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老师们带领学生驰骋于赛场屡建奇功,专业教师团队参加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获四川省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大赛获三等奖;三年打造出“纳税实务”“财务管理实务”两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团队参加四川省信息化教学大赛,“机械制图之全剖视图”获四川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

示范建设期间学院教师公开出版编写教材25本,学生参加校外技能大赛获得40个奖项,其中中华茶艺技能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传统功夫茶艺技能和电子商务技能获得川渝片区一等奖,学生荣获“百年世博中国茶文化周推广大使”称号,“无人机直销、维修和行业应用”与“大堡小鹌鹑‘公益扶贫’富硒蛋”两个创业项目获全国二等奖,健身操舞获得全国院校组规定动作特等奖,青年组一等奖。

创新篇:

内外结合搭平台 合作育人促发展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如何创新职业教育?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给出的答案是:以示范建设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思想不动摇,努力实现“实践教学有条件、社会服务有技术、人才培养有基地、创新发展有实力、高校水平有跨越”办学目标。

师生诵读中华经典

近年来,学院先后投入1829万元,新建、改建了高标准的智能温室、工程训练中心、烘焙实训室、组织培养室、网络化微格实训室、电子钢琴实训室、财务综合实训室、数字媒体工作室等64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使各重点建设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得到了全面提升,投入1406万元建设信息化管理与教学设备设施及平台。建设过程中围绕专业核心技能,以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为参考,努力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确保各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为实现整体创新,学院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理念,走“大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对接眉山产业发展规划,行企融入,多方参与,牵头组建了“东坡味道”食品产业学院和眉山市职教集团,精准对接眉山“东坡味道”千亿产业,以集团化办学思想指导建设发展,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实现院校协同、合作育人。目前,全院签订合作协议的合作单位已达200余家,实现了“集团+企业+基地+学院”四维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小学教育专业联合区域内23所小学成立起师范类专业建设共同体,开展“双校共育、双班互动、双师共导、双课共教”的四双实践教学模式特色鲜明,效果明显;财务管理专业依托专业共同体,课程建设成绩突出,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成绩突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依托共同体成员单位开展现代学徒培养试点,走出了一条校企创新之路;现代农业技术专业联合农业生产型和经营型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主管部门、农村专业户成立的“农业产教联盟”已突显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行走在眉山市广大乡村,“科技助农、服务为农、发展立农”,已成为赞誉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口头禅,当地百姓口口相传。专业建设“双主体育人、双体系教学、双队伍教学”得到全面推进。

辐射篇:

中高衔接做引领 专业建设显成效

学院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模式,理清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培养定位、培养体系和培养标准,探索中职与高职贯通培养教育的路径。学院作为职教集团牵头单位,与仁寿二职中等多所中职学校,签订了中高职衔接培养合作书,充分发挥学院的人才优势,开展多维度的院校合作。与眉山职教学会开展深度合作,定期组织中高职衔接研讨会、示范教学、职业技能大赛,探讨各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技能训练等教育教学前沿问题。积极开展中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承办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联合开展省级课题研究。专业教师担任了眉山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专委会和中职计算机专委负责人,负责指导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实施、技能大赛等特色的形成,全面促进了全市中职学校的内涵发展。

苏小妹茶艺队表演茶艺

东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院地处三苏故里,以传承东坡文化为己任,主动作为。联合三苏文化研究院共建东坡文化研究中心,资源共享共用,研究人员合作共融。研究三苏教育思想,编写东坡文化教材,开设东坡文化名家讲堂,组建苏小妹健身操舞和茶艺表演队伍。苏小妹健身操舞成为品牌,苏小妹茶艺表演队遴选为米兰世博会茶艺大使,接受邀请到荷兰和美国表演茶艺,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弘扬东坡文化。

三年间,学院各专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突出实践教学,强调知行合一,专业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学院畜牧兽医、学前教育成为四川省首批建设的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畜牧兽医成为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旅游酒店类专业践行“校企合作、课证融通、淡进旺出”人才培养模式;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色课程体系……总之,通过示范带动,各专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设之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独立调研,学院2015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比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就业与专业相关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省内20余所职业院校到校交流座谈,共同探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中高职有效衔接等发展问题,还有乐山、资阳、甘孜等省市(州)教育部门、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小学、幼儿园、企业、公司等几百家单位主动与学院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示范辐射,引领带动效应突显。

服务篇:

立足产业育人才 服务地方出成就

三年间,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校建设中用行动来诠释,用成绩来证明,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成果显著。

东坡味道食品产业学院第一次理事会

服务,用数据说话:长期以来,学院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推动着学院不断发展向前。近年来,学院立足眉山,对接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求,仅在示范建设期间就培养文化教育类人才4012人,建筑工程及机械制造技术人才885人,现代服务类人才929人,现代农业技术类人才536人。据麦可思调查显示:有40%的毕业生留在了眉山及周边市区,成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建设人才;有10%的毕业生主动请缨到老少边穷地区支援民族地区建设;还有一大批的优秀人才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和数以十万计的优秀毕业生一道,为眉山市和我国的教育文化、现代农业、服务领域、建筑工程和机械制造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服务,用结果说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学院科技成果屡创新高。专业教师主研的“眉红脐橙”水果新品种获眉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专业教师主研的水稻新品种宜香优800获眉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水稻新品种冈优169获眉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推广面积上百万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技术推广方面眉山技术职业技术学院,在水果种植、粮油作物种植、蔬菜种植等行业的技术推广尤为突出。以专业带头人为首的专业教学团队,坚持多年为丹棱县提供技术服务和产业发展指导,使“不知火”成为了著名品牌,果品效益实现了翻番。学院指导眉山市秀芳葡萄合作社,传授高效技术和产业发展,创立了秀芳葡萄品牌,实现年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指导盘鳌乡柚子产业发展,农户广泛增产增收,受到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

服务,用实效说话:精准扶贫成效显著。近年来,学院对口帮扶眉山市富牛镇曾庙村、峨边彝族自治县红花乡太坪村和甘洛彝族自治县。学院坚持观念扶贫与资金扶贫相结合、产业扶贫与资金扶贫相结合、捐资捐物与以购代捐相结合,建立党总支、党员和领导干部定点“一帮一”的精准帮扶体系。学院还先后资助贫困村改善办公条件、村卫生站建设、村级道路硬化建设,资助产业发展资金10万元,资助教师培训资金3万元,捐赠折合价值14万元的办公和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为136户贫困家庭发放慰问金6万元,在学院与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教育扶贫彝区,助力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特色。

三年间,学院教师主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与技术服务共计25430人次。精准服务农业企业和农业园区,提供技术支撑,为岷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水稻、蔬菜生产提供技术服务,为四川培培生态农业和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公司开展技术研发……

学院运动会团体操表演

墨池烟润花间露,茗鼎香浮竹外云。总结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校建设的发展经验,有人说,学院走的是一条根植校情的建设发展之路,改革创新,集聚动能,推进发展;也有人说,学院走的是一条对接眉山发展需求,专业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高度契合的发展之路。但不论怎么说,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校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眉山、对四川、对全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刊于《中国教育报》12月28日第12版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