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_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

客服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_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时下我们江苏地区的小麦大面积进入拔节孕穗期,下一阶段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麦生产过程中产量形成关键期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对小麦整个生育期意义重大。

一:中后期(拔节后,孕穗、抽穗到灌浆期)病害发生的种类

主要有:赤霉病;白粉病;锈病;蚜虫侵害等。发生于小麦叶部的有:白粉病;锈病(包括叶锈病和条锈病);蚜虫;粘虫等。好发于小麦穗部的有: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一般发生于小麦茎秆的有:纹枯病;茎基腐病(这两种病害应在小麦拔节初期加以预防)。这些病害都应在小麦发病初期进行很好的预防和防治、会有理想的效果。

二:近年来小麦生长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近些年来小麦赤霉病流行的风险较高;白粉病有持续重发的趋势;条锈病传入率逐年增高;局部地区叶锈病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蚜虫发生加重。

三: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的态势

总体综合来看呈偏重发生态势。赤霉病在苏南、沿江、里下河、沿海、沿淮等地流行风险较大;白粉病在沿江、沿淮、里下河、淮北大部地区可达4到5级;锈病总体为2级;沿江、沿海局部地区达3级;蚜虫在淮北、沿海、南部丘陵等地达4级。

四:导致病虫害发生的因素

结合赤霉病流行高发的趋势来评估预测,其将在10年内仍维持较高流行的风险。其主要因素有:

(1)耕作方式:秸秆还田菌源累积(还田秸秆生物量巨大,镰刀菌成为秸秆上主要真菌类群)、迟播、密植等;

(2)品种结构:抗病性弱、缺少多抗与高抗品种、品种多、乱、杂等;

(3)气候条件:其流行与否的关键因素是春季温暖多雨、雾霾、结露、高温高湿、多雨低温等;

(4)菌源情况分析:菌源充足,高致病性Fa替代FG成为发病优势种

五: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要点

(1)白粉病:把握好防治白粉病的两个关键阶段,拔节孕穗期(压基数),和扬花灌浆期(保功能叶),在其发病初期及时防治。孕穗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用药预防。以病株率达到5%至10%,或病叶率达到1%至5%(对于感病品种,或密植度较高,湿度较大的密闭田块指标从严)及时防治以减轻后期压力。抽穗杨花至灌浆期,以病株率达15%至20%,或病叶率在5%至10%,即可进行“一喷三防”,以保护好植株上部三张功能叶(对保产增产意义极大)是重点。

防治药剂:

EBI类,环丙唑醇、氟环唑、丙硫菌唑、腈菌唑、戊唑醇、已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等;

QOIS:醚菌酯、嘧菌酯、氟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氯啶菌酯等。

这两类(EBI、QOIS)药剂的复配剂,40%环丙唑醇15至20毫升、12.5%氟环唑Sc50至60克;30%醚菌酯50至60毫升,20%丙环唑EC 30至40毫升,40%腈菌唑WP 15至20克,5%已唑醇Sc 80毫升,25%比唑醚菌酯30至40毫升等。

苯菌酮、四氟气醚唑。12.5%四氟醚唑EW 40毫升、42%苯菌酮Sc 15至20亳升对白粉病的效果很好。

防治次数:正常情况下在抽穗扬花期1至2次;对发病早发病重的,可在拔节孕穗到扬花灌浆期进行2至3次防治。

注意事项:

①早发田块须提早预防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重发田块须用足药量;

②齐穗后不提倡使用醚菌酯类药剂防治白粉病;

③停用三唑酮;

④用足水量(尤其注重植保无人机施药时水量要足),喷匀喷透。

(2)、锈病(叶锈、条锈病)防治技术要点

发病初期是防治最佳的窗口期。以穗期防治(结合白粉病、赤霉病共同防治)为重点。当病叶率达到1%到5%是条锈病始防的指标,病叶率达5%到10%为叶锈病始防的指标。

药剂选用:已唑醇、戊唑醇、氟环唑、丙硫菌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嘧菌酯等。

注意事项:穗期总体防治中须用足药量。

(3)粘虫防治技术要点

属于偶发性虫害,主要发生在东部沿江、沿海等区域。

防治时期:幼虫3龄前。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中旬对达标田块进行防治(可结合白粉病、锈病、蚜虫等其它病虫害一并防治)。以6000头/亩为防治指标。

可选药剂:氯唑苯甲酰胺、灭幼脲、毒死蜱等。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