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电话转移呼叫如何设置暖暖的幸福在北京哪拍的

客服   电话转移呼叫如何设置暖暖的幸福在北京哪拍的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以前总是跟老爸一起看CCTV-7,我们只盯着《军事报道》,后来无意中看了《农广天地》,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结果就学会了种菜、养猪……

▲CCTV7部分栏目,上面一行是农业

下面一行是军事

CCTV-7目前有28个常规栏目,分别是《军事报道》《防务新观察》等12个军事类的,《致富经》《聚焦三农》等12个农业类的,还有2个健康类的、1个生活类的、1个法治类的栏目。还有《动物世界》《第一动画乐园》等垫播节目。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正是因为7台同时担负农业和军事两个板块的内容,因此被群众们调侃为“耕战”频道。那么,为什么要把军事和农业放在一起呢?

CCTV-7刚设立时,不仅有军事和农业,而是集“少儿·军事·科技·农业”为一体,是个大杂烩。后来随着科技和少儿类的节目数量不断增加,CCTV-7的栏目排不开,因此就踢走科技和少儿,让它们去开辟新频道。由于军事和农业的节目数量十分有限,硬要分开的话,各自都难以支撑起一个独立的频道,所以就剩下了军事和农业共用CCTV-7了。

▲耕战=致富

农业类的节目由隶属农业部的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负责。军事类的节目则是由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负责,这是我军目前唯一的电视宣传常设性机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是被一些奇奇怪怪的情报人员盯着。

观众在等待《军事报道》时,总会瞅几眼《农广天地》,想必那些全天候监视的情报人员应该也学会种地养殖了吧。

▲这不是段子,是真事。

台情报人员被农业频道统战了

台湾一名情报军官每天盯着CCTV-7收集情报,不由自主被农业节目深深吸引,觉得大陆经济前景很好,退役后很快就来了大陆,养殖鲟龙鱼、种水稻,还发了一笔小财。这不是段子,是真人真事。据军事评论员张友骅说,台湾自从取消情报搜集“六大计划”后,不少情报人员纷纷退役,其中很多人都来了大陆搞养殖。

▲7台致富经栏目,财富无处不在

7台的《致富经》栏目是个非常有特色节目,该节目汇总了许多靠农业发家致富的案列,给观众以启迪,仅从这个栏目名就可以读出遍地是黄金味道。

四川小哥养青蛙,半夜起来抓偷吃蝌蚪的水蛇,抓住以后顺便卖一卖,发了!

浙江大姐在泥潭里养了螃蟹乌贼蛏子弹涂鱼,抓着啥卖啥,发了!

秦皇岛大伯种丝瓜,没发。但是有根丝瓜很长,申请了吉尼斯纪录,发了!

为挽留丈夫,女子养猪,发了!

小伙子曾经拿不出十块钱,就敢追求全镇首富家的千金,3000块钱起步,白手起家养孔雀,发了!

当年还在上初中的我,该栏目把我看的心直痒痒,天天想着赶紧毕业去养猪...

▲又想骗我去种菜…

少射导弹,多养猪,央视把农业和军事放一个台的初心不就是铸剑为犁嘛,只能说央视下了好大一盘棋。靠农业致富历来是我华夏男儿最擅长的事情。而在历史上,农耕与战争则一直是相辅相成。特别是边塞地区的军事行动则更依赖当地的屯田收成。毕竟天高皇帝远,在古代等着皇帝调运粮食,边塞的将士早就饿死了。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一直处于西部鸟不拉屎的地方,富裕先进的东方各国压根没把秦国放在眼里。秦国有个大佬叫商鞅,他为了使国家富强就搞了一次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耕战。大佬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强大的军事实力是逐鹿天下的资格证,只有同时发展农业和军事,秦国才能壮大实力。

但是人口数量是有限的,种地和当兵都需要大量的人,很可能顾了一方就顾不了另一方,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大佬让民众在和平时期好好开荒种地,囤积粮食;战争爆发时,让部分民众参军打仗,不愁军粮不够吃。还把一些罪犯流放的边疆地区,让他们开荒种地,也就是“募民实边”。这么做的话,既能囤积充足的粮食,又能战胜敌国,还能悄悄扩大版图。

▲秦国士兵由5-6个农民供养

耕战的效果我们也看到了,秦国从此咸鱼翻身把歌唱,一统天下,走上人生巅峰。商鞅虽然结局悲催,但是他的改革措施一直被延续了下来,秦朝灭亡后,耕战这项政策也一直被后世采用。

▲秦国农民的劳动效率是其他6国的数倍

汉朝要防匈奴骚扰,原本实行的更戍制是一年一换的,新兵还没摸透匈奴的活动规律就换走了,不利于反击匈奴。晁错提出“募民实边”农业频道致富经视频,募民的条件非常好,国家免费提供房子、土地,种的粮食先不收税,直到能自给自足为止,还带着募民进行军事训练。这样好处有保障军需供应,减少运送粮草的成本,给失地的农民提供一条出路缓解社会矛盾,开发边境。这便是中国屯田制度的先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明确划分了军屯和民屯。军屯首先是一个战斗单位,其次才承担种田业务,生产的粮食只能留够自己用的,其余全部上缴国家。民屯就是纯粹种田了,以家为单位,需要缴纳地租。

元代屯田的规模最大,依旧分了军屯和民屯,军屯是专门种地的军队负责,即屯田兵。元代的军人分了正军和屯军,正军训练、打仗;屯田兵不用操练,只需要安心种地,提供后勤补给就够了。

▲清朝民屯面积比普通耕地还要多

图片来源:论文《清代前期的屯田数额与田土总数统计》

由于战乱、土地兼并等原因,屯田制难以维系,因此清朝进行了改革,撤裁明代设置的卫所,将很多屯田合并,把屯田的税收纳入州县。清朝政府主要在新疆地区设置屯田,而且他们把大量移民迁入新疆。

此时的屯田分了五种:兵屯(绿营兵负责)、民屯(内地移民负责)、旗屯(八旗负责)、回屯(维吾尔族农民负责)和犯屯(流放的囚犯负责)。屯兵属于正规军,每月领口粮和饷银,收获的东西全部上交国家。

虽然屯田制度瓦解了,但是耕战性质的生产组织一直都有,比如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大规模地扫荡八路军的敌后根据地,国民党也对陕甘宁实行经济封锁,他们甚至叫嚣着饿死八路军。

▲南泥湾开荒

我们领导人根据这个困境,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动员广大军民一起屯田,开荒种地。经过三年的努力,不仅可以自给,还有粮食盈余。解决了八路军吃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军的素质。

▲南泥湾自给自足的八路军

现在也有耕战性质的组织,比如新疆的生产建设兵团,这是一个准军事化的组织,在管理上“军、政、企合一”。有效地巩固了边疆地区稳定,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建设兵团还能团结各族人民农业频道致富经视频,维护社会稳定。近年来,兵团还为打击国际敌对势力和分裂势力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布图

现在的军队很少有自己大规模种菜种粮的了,尤其是靠近城市的军队,他们大都和一些企业签订物资供应的协议,像调料、蔬菜水果、肉类、牛奶面包等食品均由企业及时供应。此外,随着中国粮食储备制度和交通网的建设,边境“民屯”也仅在新疆有所保留。

▲背着步枪从事农业生产的民兵

▲在地头架着重机枪的种地民兵,就问你怕不怕

但是在偏远地区,还有一些部队的补给不到位,因此依然有自己种菜来改善伙食的习惯,比如吉布提的“海军耕战队”。吉布提位于东非高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以畜牧业为主,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就是肉。

对于中国人来说,顿顿吃肉没有蔬菜显然是很难受的。因此中国海军驻吉布提的战士们一直在尝试种菜。屡种屡死、屡死屡种、屡种屡死……经过反复尝试,想了无数办法,比如从家乡带土壤、钻研滴灌技术,终于种出了蔬菜水果!

▲吉布提基地的菜

▲袁隆平查看海水稻的实验结果,最高亩产超过了500公斤

▲长城站的“南极温室”种菜大棚

▲天宫二号内,和生菜苗合影的陈冬

虽然中国人擅长种地,但是我们依旧面临着严峻的农业安全问题。中国的粮食产量无法自给,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而全球粮食贸易的80%由西方几大跨国公司掌握;此外,中国的农业缺乏吸引力,导致从业人员逐年减少;最后,中国的种子安全存在潜在危机,多数优质农产品的种子被外国公司控制。

▲中国变为粮食净进口大国

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曾强调,保障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13多亿人口,(粮食)多一点就多一点,少了之后哭都哭不出来,买都买不到,这一点都不夸张。

而中国5000年的文明也是一部农耕文明史,种田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天赋属性,而如今科技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使得多数人不用再与土地打交道。如果大家看了这篇文章实在耐不住自己体内的天赋之力,可以在家里试一试,弄些大蒜做无土栽培,养出来的东西好看还能吃~

本文转载自 军武次位面 | 新农参考(ID:xnck-com)整理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