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滴滴公司客服电话人工服务热线天久卡盟

客服   滴滴公司客服电话人工服务热线天久卡盟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2008年12月16日,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凉山调研时强调:以农田水利建设为基础,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安宁河谷平原,在凉山州率先实现小康,率先实现现代化。

凉山,已经开始解读安宁河谷平原发展命题,谋划安宁河谷平原壮丽未来。安宁河谷平原五县一市,占全州总人口的51%,安宁河谷平原的发展,必将辐射全州,引领凉山农业走向辉煌的未来。

站在新的起点上,凉山已经开始着力谋划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实现农村全面小康。

农业结构调整上台阶、现代畜牧业发展上台阶、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台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台阶、农业科技支撑上台阶、农民增收上台阶——到2012年,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迈上新台阶。

新形势下,凉山农业务实创新,在不断突破中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新形势下,一幅崭新的凉山农村改革画卷正徐徐展开,画卷上,线条清晰,浓墨重彩。

2009年伊始,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在我州隆重召开,吹响了全省新一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浪潮的号角。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我州已开始谋篇布局,“六个上台阶”的建设已经拉开帷幕。

农业结构调整上台阶

近年来,我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因地制宜,统筹发展,农业结构优化明显加强,特色优势农产品规模、质量显著提高。烟草被列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马铃薯成为全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优质蚕茧、优质石榴、优质苹果、青花椒、黑山羊等产业规模名列全省第一。

在既有的成就上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教案,科学规划,加快发展,是未来几年的发展要求,我州将进一步改善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大现代农业产业规模。

在改善农业内部结构上,以粮食产业为基础,努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健康养殖业、特色林业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观光农业、劳务产业、农村服务业等几大内容。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现市场化配置和经营。在做大现代农业产业规模上,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基地生产的建设,以市场效益为重点,加大投入,树立品牌,形成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和品牌。

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是根本,立足安宁河谷平原的资源优势,在西昌、会理、冕宁、会东、德昌、普格、宁南等县市重点建设三级优质稻基地,在2010年达到80万亩规模,人均达到480公斤,总产38.4万吨以上。以盐源、布拖、昭觉、越西、金阳等13个县为重点区域,到2010年建成180万亩优质马铃薯商品基地,产量达到300万吨以上,实现农民现金收入10亿元以上。以昭觉、布拖、美姑、甘洛、盐源等苦荞麦生产县为示范基地,到2010年建成50万亩优质无公害苦荞麦生产基地,亩产达到160公斤以上,总产达到8万吨以上。

高效经济作物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到2012年优质烟叶产量达到300万担;优质蚕茧产量达到40万担以上,建成高产高糖甘蔗生产基地10万亩,观赏花卉和工业原料花卉5万亩;建设二半山重点中药材基地10万亩;建成速丰商品林75万亩、特色经济林130万亩、林药林化原料林40万亩,生物质能源林200万亩,规划定向培育云南松采脂基地200万亩。到2020年优质蚕茧产量达到50万担以上,建成高产高糖甘蔗生产基地12万亩,早市和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特色优质水果基地稳定在100万亩,二半山中药材基地达到208万亩、生物质能源林基地400万亩,再规划定向培育云南松采脂基地100万亩。

现代畜牧业发展上台阶

甘洛县前进乡桥头村的村民已经尝到了规模养殖的甜头,如今,桥头村几乎家家搞生猪养殖,少的一年出槽几十头,多的几百头。

村民魏念一边拌着猪饲料一边说,他2007年出槽了80多头猪,每头赚400-500元。2008年投资了10万元,新修了圈舍,扩大了养殖规模,出槽200多头。

目前,会理、会东、西昌、德昌、金阳、昭觉……几乎全州各县市,在基础条件合适、经济特色相宜、交通条件相便的地区,各种畜牧生产基地都逐渐形成了规模。

凉山州是四川三大牧区之一,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是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主体要求。

到2012年,新增出栏100万头草食畜生产能力建设工程。新增肉牛8万头、肉羊92万头。其主要措施,一是每年提供3.8万只种羊用于养殖基地改良配种;二是推进肉牛人工授精网点建设,建成州级配送中心1个、县级中转站16个、乡村配种点500个,提高肉牛生产能力;三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预防密度达到100%;四是推广种植牧草200万亩;五是每年培训养殖户5万人次;六是发展肉牛规模养殖户1万户、肉羊规模养殖户4万户,建立牛羊科技示范区100个。

根据地理条件、经济环境、交通状况等条件,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加大发展,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现代畜牧业,分别建立优质肉猪加工原料生产基地、优质山羊加工原料生产基地、优质绵羊加工原料生产基地、优质肉牛加工原料生产基地、优质生态鸡加工原料养殖基地、优质肉鸭加工原料生产基地、优质乳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

坚持畜牧生态建设与保护功能,天然草场保护、退耕还林、人工种草并举,夯实健康养殖业发展的物质和生态基础。坚持以产品质量和市场效益为基础,着重发展畜牧产品加工业,形成产业经营体系。到2012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到2020年提高到55%以上。到2020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40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3100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

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台阶

凉山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较晚、规模小、链条短、效益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之后,精深加工明显不足;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市场化效益还没有完全凸显。

但是,凉山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州委、州政府的远景规划,为凉山农业产业化经营勾勒出了一幅壮丽的蓝图。在产业化经营中,树立现代经营理念,以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民市场竞争力。在新的规划篇里,清楚地记下了这样一笔:

以科学发展观组合资源。凉山着手打造“绿色产业集群”,形成相互支撑的集群优势。

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按照“引外龙、扶强龙、兴小龙、育新龙”的思路,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支持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到2010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70个,培育4个产值上10亿元、10个产值上亿元的支撑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000个以上。到2020年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80%以上,专合组织带动农户达到70%以上。

如甘洛彝家山寨、西昌正中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正日益壮大。甘洛县前进乡桥头村的生猪营销协会、田坝乡的养殖协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扶持下,众多农民开始尝到甜头,这些产业经营模式必将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增强品牌意识,做好品牌宣传,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到2010年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10万亩以上,无公害产品达到135个以上,绿色食品95个以上,有机食品75个以上。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到2010年力争创建中国名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以上,四川省名牌8个、四川省著名商标5个以上。

在保障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的前提下,大力推广订单农业,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提高订单履约率;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保障机制、设立风险基金、二次返利等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合组织+农户”等各种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模式。

发展农业市场化经营,建立健全顺畅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创新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加强农贸市场改造。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和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制度,积极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适应国际贸易的通行规则,支持畜产品、水产品、园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出口。

农业基础设施上台阶

机声隆隆,彩旗招展,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机械作业……日前,在冕宁县哈哈河坝万亩连片烤烟基地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个基地规划种植烤烟1.85万亩,覆盖4个乡镇、8个村、2.1万人,过去3年,共投入资金3800万元,建田间道20公里,引水沟(渠)48公里,埋设管道5000米,新增灌面4000亩,改善灌面2000亩,改土4300亩,改造中低产田3600亩,新增机耕面积4000亩,形成了水、路、机械功能齐备的烤烟种植区。

事实上,近年来,州委、州政府一直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方略,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其他基础设施结合起来,确保农村面貌的整体改善。

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中,按照“改土、治水、建园、修路、造林、办电”的方针,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工代赈农田基本建设项目为龙头,通过“一事一议”,带动面上改田改土工程。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治理、节水灌溉、水利工程建设等项目,到2010年新增和改善有效灌面120万亩以上。推进渠系配套、渠道防渗等工程建设,到2010年完成续建配套渠道1000公里,防渗整治5000公里,新增节水灌面37万亩。

以旱地灌溉为重点,把治山治水和改土结合起来,加强水保持,兴建小型塘坝等蓄水工程,坚持农林牧综合发展,蓄、引、提结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广使用喷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努力提高草地产草量。

完成大桥水库灌区一期工程续建和干渠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建设甘洛斯觉大堰灌区、安宁河沿河老灌区、会东野牛坪灌区、美姑九口灌区、宁南竹寿水库渠系配套工程、雷波马湖南干渠、金阳东风渠等建设。

续建会东新华水库、会理红旗水库等配套工程。建设会理大海子水库、西昌东河水库、盐源老沟水库和龙塘水库、喜德米市水库等重点工程。到2010年计划完成现有54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力口固工程;其中申请中央资金补助建设水库16座、省级补助建设38座。

发展农村小水电,多渠道解决贫困边远山区无电乡村、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到2010年解决250个无电村、20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力争2020年全部解决777个无电村、6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夯实农村交通基础,推进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着力解决农村交通瓶颈,到2010年实现所有的乡镇通公路。到2010年实现所有的乡和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公路。实现通乡公路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达到75.82%,建成通乡(镇)油路(水泥路)2262公里,新增250个乡(镇)通油路(水泥路)。到2010年行政村通公路率达到90.78%,建成通村公路8338公里,新增1367个建制村通公路。

夯实农村生态基础,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以重点项目为支撑,改善环境、绿化山川、美化家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构建较完善的“三江”流域绿色生态屏障为重点,对现有天然林、三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城市周边和旅游景区景观林以及其它重要生态区域的森林实行重点管护,确保森林管护面积稳定在4272万亩以上。

按照“巩固成果,完善政策,解决好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要求,全面、系统地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森林植被恢复和荒漠化治理工程,城乡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畜牧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生态家园建设和农村能源建设等工程。

农业科技支撑上台阶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普及率、到位率,提升传统产业档次,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是我州现代农业规划发展的重要举措。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近年来,我州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规划提出,依托州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来州建立科研分支机构和技术研究中心,大力推进现代生物技术,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基因重组技术,大力推广新型能源技术,发展生物质能源;大力推广现代材料技术,提高肥、水、药、膜利用率。

加强实用技术推广。示范推广优良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主导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提高优质高产新品种应用推广率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教案,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推广水稻免耕栽培技术、小麦秸秆还田技术,推广“五良配套”技术。

示范推广地力培肥与土肥水高效利用技术,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有机肥综合利用、缓控释放、生物肥料、中微量元素营养平衡剂配套施用等地力培肥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法;建立节水农业技术核心示范区,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集雨种植、抗旱保苗、经济植物绿篱等五大节水农业生产模式。

加快畜禽品种改良。在17个县市选择饲草饲料充足、养猪基础好、经济较发达、交通等条件较好的养殖片区,努力推广市场效益、经济效益较好的畜禽品种,建立繁殖、养殖生产基地。

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以州为中心,县为纽带,乡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具有一定服务水平、覆盖全州的种子、农技、植保、畜牧和农资服务网络。

强化公益性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根据县域农业特色、森林资源、水产业布局、水系和水利设施分布,农村主导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政府财力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方式。

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格局。在生态脆弱的高海拔贫困山区,大力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山区微型水能机械、农业生产运输机械,发展以粮食和饲料为主的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加强农业机械化队伍建设。

农民增收上台阶

按照中央的目标,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在2008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届时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9300元以上;省委的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到202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9600元以上。凉山州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以3650元计,以年均增长8%测算,到2020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望达到9200元,基本达到或接近全国农民人均水平,与全省农民人均水平相差400元左右,与全国、全省农民人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分别由2007年的29.9%、11.2%缩小到1%和5%以内。

近五年来,我州农民年纯收入年均增速达到了14.1%。随着我州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农村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家和各级支农惠农力度加大、农产品保持较旺的需求态势等有利条件,农民的生产性收入、后续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效益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将明显增加。

为确保我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保持8%以上的增速,州委、州政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化投入、政策、发展环境和组织保障措施,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面向骨干农民、后备农民、创业型农民和农村富集劳动力,针对不同产业、工种、需求,确立不同培训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分类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扩大农民外部增收渠道,到2010年全州转移输出剩余劳动力50万人以上,实现县外劳务收入11亿元以上。

近年来,我州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加大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加大“彝区三房改造行动计划”实施力度,加大投入力度,加大扶贫项目资金捆绑统筹力度,实施八大扶贫工程,每年减少绝对贫困人口4万人以上。根据我州的实际情况,规划的目标是到2010年改善14万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条件,完成现有8.9万户“三房”改造,力争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