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手机充电的时候发热是什么原因王者代打小说

客服   手机充电的时候发热是什么原因王者代打小说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张存浩院士(左二)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13年7月摄)。新华社发

1966年,程开甲(左一)在氢弹试验现场。新华社发(总装备部供图)

中共中央、国务院10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存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程开甲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

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10位科技专家和313项成果。

张存浩:化学激光奠基人

作为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中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

1928年生于天津,1947年获得中央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48年赴美,先入爱阿华州大学,后转入密西根大学,张存浩本应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然而,1950年,他刚刚获得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的时候,朝鲜战争打响了。

面对紧张的中美关系,张存浩不得不重新权衡自己的留学计划。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回到当时条件还十分艰苦的祖国。

1951年春天,张存浩谢绝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4所京区高校和研究所的邀请,辞别了家人,来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正式开始了他报效祖国的科研人生。

上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激化,迫使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国防技术。张存浩又迅速转向火箭推进剂的研究。满头银发的张存浩回忆说:“当时这方面资料少,我们几乎是从头做起,非常艰难。”然而这项工作受到了周恩来、陈毅的高度期许:“这是对我们外交工作的支撑。”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20多年中,张存浩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激光领域的研究。

回首当年,张存浩说:“搞激光比搞火箭推进剂还难,主要是一无所有。资料、仪器、设备样样都缺,光谱仪、示波器什么都没有。”“回国后,做了这么多任务性科研,有没有关注过自己的科学兴趣?”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存浩坚定而从容:“从青年时代起,为自己树立的最大科研人生理想,就是报国。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1986年到1990年,张存浩出任大连化物所所长,开始了“科研管理一肩挑”的学术生涯。如今,他不顾年事已高,仍活跃在科学研究最前沿,继续追寻着他那强国富民的科学报国梦。

程开甲:两弹一星核司令

50年前,中国西部的戈壁上空腾起巨大蘑菇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声东方巨响的背后是当时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呕心沥血的坚守与奋斗,其中就有一个传奇的名字——程开甲。

作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和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院士为我国原子弹、氢弹以及30多次核试验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决策。

1960年,南京大学教授程开甲接到命令2013 国家技术发明奖,去北京报到,去干什么却不清楚。到了北京,他才知道,钱三强亲自点将,将他调进了我国核武器研制队伍。自此,已在学术研究上建树颇丰的程开甲在学术界销声匿迹几十年。

1962年,程开甲成为我国核试验技术总负责人2013 国家技术发明奖,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两弹结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竖井试验等多种试验方式的30多次核试验。

从1963年第一次踏入“死亡之海”罗布泊,到回北京定居,他把一生中最好的20多年时光献给了茫茫戈壁。

他参加制定了我国原子弹研制、试验等工作最早的一份纲领性文献,依据国情否定了苏联专家的空投建议,提出采用地面方式;他设计了第一颗原子弹百米高铁塔爆炸方案,确定了核爆炸可靠控制和联合测定爆炸威力的方法;他还前瞻性地谋划了核武器试验研究所的性质、任务、学科、队伍、机构等。

经过不懈奋斗,程开甲带领团队,建立发展了我国的核爆炸理论;创立了核爆炸效应的研究领域,建立完善不同方式核试验的技术路线、安全规范和技术措施;领导并推进了我国核试验体系的建立和科学发展,支持了我国核武器设计改进。

离开戈壁滩后,程开甲多年来仍保持着那个年代的生活方式,过着简单、俭朴的生活。据新华社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