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西安杨凌农业示范区 小林代网快手平台在线

客服   西安杨凌农业示范区 小林代网快手平台在线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穿行在7月底的陕西杨凌,那绿油油的田野,膘肥体壮的牛羊,百花吐艳的花卉基地,令人为有这样好的农业而赞叹!

这里,曾经举办了8届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这里,汇聚了大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这里,运用了“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此,记者赴杨凌作了调查采访。

杨凌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农业始祖后稷就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先河。1997年7月29日,国务院批准成立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后,杨凌步入了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5年来,杨凌由过去的小小“农科乡”变成了颇具现代化气息的“农科城”,成为富饶的八百里秦川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成为陕西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增长点和西部大开发的亮点。

据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的同志讲,这几年杨凌之所以能取得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公司+科教人员+基地+农户”等一系列新的产业发展模式的广泛推广应用,形成了以公司为龙头,以发展订单农业为保证,上连科学家,下连农户的产业链,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的增收致富,为农村、农业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活力。

“公司+科教人员+农户”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公司或企业提供资金、设备和场地,科技专家提供高新技术成果和技术服务,共同组成股份公司。公司根据生产需要采取自愿的原则组织农户,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合同关系,形成比较紧密的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实体。杨凌金坤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杨凌金坤公司投资3750万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8项技术作为无形资产入股占1250万元组建的高科技公司。公司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用生物高科技快速繁殖世界名优牛羊良种,加工高档牛羊肉和制品。由曹彬云、窦忠英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持有公司股份,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西安杨凌农业示范区,大学、学院、专家组按4∶3∶3比例分配。农户代养金坤四头胚移牛,一年收入一万元,代养五只胚移羊西安杨凌农业示范区,半年收入一万元。实施“科技专家+公司+农户”这一创新模式至今,金坤公司已实施胎胚移植羊1000只,良种肉牛5000头,实现了6000户农民户均增收3000元的目标。金坤公司这种“公司+科教人员+基地+农户”的全新的经营模式,破解了农民增收缺良种、缺技术、缺信息、缺资金、缺市场的难题,实现了“六赢”(政府、农民、企业、科技专家、银行、保险)。有关专家认为,这一变革模式可能成为我国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科教人员+协会+农户”模式

这种模式是借鉴了日本、韩国等农业产业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来的。由大学为农协成员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指导,提高农协成员的科技和市场知识,为农村和农协培养一批能人,通过农协的组织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广,促进农村主导产业现代化、实现小生产通向大市场的有效途径。如杨凌王上村草莓协会引进国内外优良大果草莓品种建成的40亩草莓示范园,带动了该村20多个农户发展草莓种植。科技人员和协会组织重点在种植技术标准化和市场信息两个方面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使该村的草莓种植获得了丰产丰收,设施化草莓示范基地引种红太后、丽达两个草莓品种成功后,因效益显著,周边县区群众纷纷前来购苗,使其价值由0.2元/株,上涨到0.5元/株。2002年春季,平均每年拱棚收入达到了4500元,比一般种植户效益高出一倍以上,在当地产生了轰动效应,吸引来了众多的参观者,带动了周边地区的草莓生产的发展。

“借羊还羊”的扶贫模式

陕南白山羊改良项目中,科技人员借鉴陕北“借羊还羊”的经验和孟加拉国扶贫模式的长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陕西丹凤县人民政府,西安三特实业有限公司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组成县扶贫公司,实行“统一投羊,统一管理,分户饲养,技术跟踪,增值分成,滚动发展”的方法,为每个贫困户投放适繁母羊10只,周期三年,提供各种技术及羊只回收。在利益分成上,农户除还本外,对增值部分与公司按7.5∶2.5分成,有效地调动了公司与农户的养羊积极性,全年共投放羊1万多只,出栏13720只,加快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倒包反租”模式

杨凌新绿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是2001年示范区农综办投资400万元建成的,公司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力量,在杨凌区五泉斜上坡承包土地350亩,建设日光大棚181栋,其中公司经营100棚,反租给农户经营79棚。按照绿色无公害蔬菜瓜果标准化种植樱桃西红柿、香蕉西葫芦、礼品西瓜、洋香瓜等高附加值的品种,试验推广新技术6项。目前基地(产地)环境质量指标已通过技术质量监督部门无公害检测达标;公司建立了公司技术体系和市场体系,主要进行市场的开拓,科教人员主要负责技术指导,农户按照技术标准生产。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5.7万元,农户人均增收约350元左右。

“科教人员+基地+村组”的城郊型农村发展模式

杨凌区大寨乡梁氏窑村位于杨凌的城郊结合部,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该村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城郊优势,发展二、三产业,使该村的经济发展初具规模。为了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去年,经全体村民协商,决定采用土地集中入股、联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杨凌科秦园艺有限责任公司,其中职业技术学院占有公司10%的股份。公司成立后,根据市场需求和本村的区位优势,建成了总面积为220亩的观光示范园。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推广各种新的苗木栽植、嫁接等实用技术,去年下半年就生产优质苗木150余万株,产品远销到新疆、内蒙古和朝鲜。通过合作该村当年人均纯收入较2000年增加1785元,达到6185万元。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几年来,杨凌示范区正是抓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个“牛鼻子”,探索成功的以“公司+科教人员+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已成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推进器,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孵化器,成为良种、技术、信息的集散地,从而为科技人员、企业、市场和农民搭建了一个互联互动的平台。

(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