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农业市场信息体系 一元一百个赞

客服   农业市场信息体系 一元一百个赞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一)农产品物流信息化

农超对接信息化全面推进。农业部大力推动农超对接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推行农产品分级包装和标识,规范收购、储存、运输、销售等流通环节,推广应用现代流通技术,以信息化手段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发展在线农超对接平台,鼓励通过农超对接信息系统发布供求信息,开展网上签约和交易试点,促进农超对接信息化、现代化。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28个省(区、市)开展了农超对接,涉及10多类农产品,各地举办多种形式的产品展示展销会、洽谈会5000余场次,全国有2000多家零售企业不同程度开展了农超对接,农业部直接帮扶2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实现农超对接,带动1.1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建立了产销关系,推动农产品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0%-15%,参加对接的农户比未对接农户年增收10%-15%。

冷链物流信息化加速起步。我国正在加快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信息化为冷链物流的安全追溯、温度控制以及保质期、新鲜度的精细化管理等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推动了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生鲜农产品出口企业普遍实现了全程低温控制,大型肉类屠宰企业开始应用国际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向着全程低温控制的方向快速发展。中外运、中粮等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了国际先进的冷链设施和管理体系,双汇、众品、光明乳业等食品生产企业积极完善冷链网络,大型连锁商业企业不断改进终端销售环节的冷链管理,冷链物流企业总体呈现网络化、信息化发展态势。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

多层次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0年底,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已超过3万家,其中涉农网站6000家以上,带动了农产品产供销模式的深刻变革。以中国农产品促销平台为代表的官方网站进一步加大农产品信息发布力度,密切产销联系;以菜管家、我买网、易果网、天鲜配等为代表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丰富电子商务业务,实现了网上选购、物流配送、电子支付等全程服务;以新希望、爱农驿站等为代表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纷纷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自有农产品产供销环节的电子化,从而形成了多层次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体系,部分已取得良好效益,形成了信息环境下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市场,成为农产品信息发布和交易的活跃地带。

区域性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发展迅速。2010年,我国农产品交易与流通模式持续创新,相继建立了多个大宗农产品网上交易中心,依托互联网组织全体交易商成员直接上网报价、配对,以网上订货、电子购物的方式实现买卖双方面对面的大宗农产品现货交易。例如,上海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以油籽系列大宗商品为主进行标准合约中远期交易,同时结合招投标交易和现货专场交易等多种现货交易方式实现农产品网上贸易,建立了规范完善的交易、结算体系和配套的仓储物流交割体系。此外,山东寿光蔬菜电子交易市场、广东信立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湖北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长沙南方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等纷纷组建并投入运营。

(三)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

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农业部按照《“十一五”时期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指导各地有序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300多个,在区域布局上实现了产区和销区全覆盖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在市场类型上实现了综合性和专业性互补充,在经营范围上实现了种植、畜牧、水产等农产品全包容。同时,农贸市场数量稳定在25000家左右,超市在农产品流通中的比重稳步增加,农产品期货上市品种达到13个。以信息化技术为重要支撑,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农贸市场等零售终端为基础,以连锁超市等现代流通方式为先导,以期货市场为补充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

批发市场内部管理信息化、交易信息化同步推进。一批经济实力较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了客户管理、摊位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治安管理的信息化。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摒弃了延续多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金交易方式,采用电子统一结算(含双方刷卡交易)方式。少数农产品批发市场如深圳福田市场、山东寿光市场等尝试推行了电子拍卖交易,一些市场还开通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四)农业企业经营信息化

农业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随着互联网在的普及农业市场信息体系,众多农业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接入了互联网;部分农业企业认识到网络宣传的重要性,纷纷打造具有展示企业形象、发布产品信息等功能的门户网站;一些龙头农业企业建设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农产品交易,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企业收益。还有一些农业龙头企业运用ERP系统进行企业管理,提高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营销、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

国有农场土地管理信息化试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从2004年开始,农业部每年安排部分中央财政资金,用于探索国有农场土地信息化管理工作,并在广东、黑龙江和海南3垦区进行国有土地资源管理系统试点建设。7年来,试点单位根据国有农场土地利用、管理和保护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农场综合管理子系统建设,系统集土地经营、农业生产、社会保障、政策补贴、职工管理于一体,实现了农场经营耕种土地的精确管理,提高了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农场的经营信息化水平。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信息化

各地农民合作社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纷纷建立网站,可以随时通过网站发布合作社内部农产品的信息,可以实现在线交易、发布农产品新闻等功能,还形成了“网上联合社”,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自2009年开始,安徽省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全省15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安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实现了“生产在社、营销在网、业务交流、资源共享”。截至2010年底,甘肃省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300多家,2010年,甘肃省农牧厅帮助全省100个合作社建设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合作社的信息数字化、管理流程化和产品销售电子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基层信息服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迅速增长,业务领域不断拓展,日益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截至2010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7.91万家,实有入社农户2900万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1%。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分布在种植、畜牧、农机、渔业、林业等各个产业,合作社成员共同从事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储藏、加工等,入社农户的收入普遍比非成员同业农户收入高出20%以上。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