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中海达技术工程师 小林代网

客服   中海达技术工程师 小林代网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全程参与此次珠峰测量的,还有来自广东广州的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达)的北斗接收机VNet8设备。中国第三次登顶珠峰测量,首次实现了国产测绘装备的全面担纲,首次依托中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展工作,为崛起的中国科技力量写下最佳注脚。

记者获悉,在卫星导航领域,广州卫星导航企业数量约占全国的1/5,海格通信、中海达、南方测绘、广州润芯等一批技术领先企业聚合成北斗产业“广州军团”。国产卫星导航技术是如何从海外垄断中突围而出,打出“中国方案”名片?参与珠峰高程测量,必须对产品进行什么样的定制开发,以适应高海拔、低气压、低温的极端条件?

日前,记者连线采访中海达董事长助理兼测绘公司总经理鲍志雄和正在珠峰脚下的中海达技术工程师涂陶,讲述卫星导航、测绘地信的“广州科技”故事。

“不惜一切力量保障珠峰测量”

此次珠峰测量,中海达提供了8套北斗接收机VNet8设备。橙色的三脚架稳稳插在雪地上,白色“蘑菇帽”抵御着严寒烈风,稳定精准地接收着距离地球2万多公里北斗卫星数据。

鲍志雄告诉记者,VNet8是支持北斗高精度的参考站专用接收机,可广泛应用于国土、自动驾驶、移动通讯、监测、电力等领域。此前曾助力川藏高原50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塔杆监测项目,也被应用于广西、新疆、云南等省区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

“在多次高原实地作业中保持稳定、精准,是VNet8成功入选珠峰测量装备清单的原因。入选后,我们成立了珠峰装备保障项目小组,从装备的专业性、稳定度、与高海拔极端环境的适配度等方面层层测试、不断改进,并选定了曾经多次、长期进行高原测量作业的技术工程师全程跟进装备培训和现场实测。”

“此次珠峰测量,我们提供的装备全部免费,所有装备的研发、测试、运送和相关人员保障等投入费用超过百万元。”鲍志雄说。“从一开始,我们的原则就是‘不惜一切力量保障珠峰测量’,这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可抵挡零下40度低温,为珠峰测量定制装备

这次任务的难度有多高?随VNet8走进珠峰大本营的中海达技术工程师涂陶有最直观的感受。

“高海拔意味着低温、低气压,这会影响信号指标、同时考验装备的稳定性。”涂陶介绍,为了满足珠峰测量需求,VNet8配备了足以应付零下40度低温的电池,同时定制了专业的外接低温电池,可以满足高原低温条件下48小时的连续测量。

高海拔也会影响人的反应能力,为了让测量人员能在极端恶劣环境下高效作业,中海达把所有作业流程进行了定制化配置,只要按一个按键就开始工作,U盘一插就能自动拷贝数据。此外,为了方便测量人员可以单人操作,还专门定制了量高杆。

△中海达珠峰测量装备接受零下40度低温测试

安全性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满足珠峰测量的流动性,中海达单独定制了天线背包,使用低温环境专用材料,具有高防护性;同时考虑到高海拔情况下稍有磕碰容易受伤,把装备上的螺母改成了内沉式,整机完全没有突出部分。

“还要解决的是不确定性。考虑到珠峰峰顶可能存在网络不稳定的情况,我们额外提供了U盘一键式拷贝的物理存储方案,在冲顶测量时,在利用网络做数据实时回传的同时,也能使用U盘拷贝,并完成了断点情况下依然保证回传的设计。”此外,为减轻冲顶测量人员的负担,中海达在冲顶装备中配备了单手可握的小型天线。

中海达技术工程师 小林代网  第2张

北斗卫星珠峰“首秀”,国产装备成功担纲

高原之上,技术工程师与测量人员紧密配合调试装备,也需要解决紧急需求 。 涂陶告诉记者,5月6日测量登山队员冲顶出发前,公司收到需求——冲顶方案有新调整,要求软件功能作出相应的改进。 如果测量装备可以不带下山,就会一直记录数据,如此一来,数据量将大大增加。 原先给出的转换软件要求无法支持如此巨大的数据量转换。 为此,公司紧急安排了算法组两名工程师及多名测试人员,连夜修改软件和测试,保证转换软件满足峰顶测量的要求。

“作为一名测绘人,能参与国家级测量任务,我感到非常自豪。”27日,在珠峰脚下收到冲顶测量成功喜讯的涂陶,与广州日报记者分享了他的喜悦。“这也是一段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经历。珠峰测量不只是测珠峰的高程,还包含了珠峰整个区域的控制点测量。进藏后,我多次与国测一大队队员组成2人小组,完成珠峰外围区域GNSS控制网测量。我的搭档是一名‘老测绘’,将近60岁快退休了。但需要在野外爬坡或提设备,往往是他拿重的,我拿轻的,特别照顾我。国测一大队的工作方式、工作热情让我非常佩服,收获良多。”

珠峰测量是受到世界瞩目的国家大事,是彰显国家科技实力的硬核亮相,此次高程复测更是国产测绘装备的一次关键检阅。“和之前相比,此次珠峰复测关键一是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展测量工作;二是国产测绘装备全面担纲。这是彰显中国测绘技术实力的重要时刻,也是广州卫星导航产业科技力量崛起的证明。”鲍志雄说。

对话鲍志雄

△鲍志雄

1

Q

中海达成立于1999年,当时中国卫星导航技术水平如何?中海达是如何成长为现在的北斗卫星导航的领军企业?

鲍志雄:中海达成立之初,公司的主营业务是GPS产品。当时,中国国内的高精度卫星导航装备95%依赖进口。但进入21世纪之后竞争格局迅速逆转,仅仅10年间,市场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5%,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际上,直到2012年,北斗卫星系统在行业应用上还是比较少的。2012年前后,北斗二号系统步入大规模应用时代。目前,中海达已经形成以北斗系统为主、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解决方案。

下个月,北斗全球组网最后一颗卫星即将发射,预示着我国北斗卫星生态系统即将完成,从2000年起启动的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进入收官环节。

从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到 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北斗卫星系统是中国的骄傲,非常值得国人自豪。

2

Q

中海达技术工程师 小林代网  第3张

中海达成立于1999年,当时中国卫星导航技术水平如何?中海达是如何成长为现在的北斗卫星导航的领军企业?

鲍志雄:中海达成立之初,公司的主营业务是GPS产品。当时,中国国内的高精度卫星导航装备95%依赖进口。但进入21世纪之后竞争格局迅速逆转,仅仅10年间,市场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5%,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际上,直到2012年,北斗卫星系统在行业应用上还是比较少的。2012年前后,北斗二号系统步入大规模应用时代。目前,中海达已经形成以北斗系统为主、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解决方案。

下个月,北斗全球组网最后一颗卫星即将发射,预示着我国北斗卫星生态系统即将完成,从2000年起启动的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进入收官环节。

从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到 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北斗卫星系统是中国的骄傲,非常值得国人自豪。

3

Q

中海达如何通过自主研发,筑起“技术护城河”?

鲍志雄:中海达公司从创立之初就有非常强的技术基因,这个基因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体现的无处不在。从研发投入的角度而言,中海达每年拿出销售额的百分之十几以上投入到研发,其研发人员人数占集团总人数的35%以上;每年专利申请量过百,目前拥有海内外知识产权970项;建有院士工作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等。

2011年上市后,公司布局许多新领域,比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海洋声呐关键技术、无人机飞控技术、超宽带定位技术等。目前,中海达主营业务所涉及的产品领域,已全部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

回顾公司成立之初,国产高精度卫星导航设备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仅有5%左右,但2018年这个比例升至95%,完全实现了进口替代。在以中海达为代表的企业助推下,中国地信设备行业的进口替代中海达技术工程师,并非仅仅是价格上的竞争,更是科技和质量上的比拼,甚至在诸多科技前沿领域成为引领者。

4

Q

业界担心,中美经济和技术正在失去过去更为紧密的互动状态。您认为中国企业应如何突破技术封锁?尤其芯片方面。

鲍志雄:事实上,我觉得不仅在企业层面,在国家层面,国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是长期存在的,特别是卫星导航这个领域,当年中国希望跟欧盟合作,共同建造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摆脱对GPS系统的依赖,但因为一些国家的阻挠和相关一系列行为,中国被迫自主研发出自己的星载原子钟。正是因为国外的技术封锁,反而促进了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使得我们补上了技术短板。

现在,卫星导航产品的核心部件国产化,我们基本都是依靠国内科研能力去突破。从大到整个北斗系统,小至企业设备的核心部件,都走上国产化之路。

5

Q

在卫星导航领域,广州卫星导航企业数量约占全国的1/5。您如何评价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在广州的发展?有哪些环境因素促进了行业发展?

鲍志雄:我印象很深的是,大约在10年前,我参加过一次广州卫星导航产业调查。当年,卫星导航产业70%的产值来源于广东省。这些年,广东省、广州市和我们所在番禺区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支持非常大。广东省之所以走在了卫星导航产业的前列中海达技术工程师,我觉得跟广东省强大的民营经济活力有关。而且卫星导航产业属于装备制造,装备制造需要一个分工精细的产业群,广东省产业群的基础是最强的。从制板开始到零部件生产,制造能力非常强。广东省在装备制造上的领先性,是促进卫星导航企业在广东省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

同时我也留意到,广东省在对口国家政策这一块,可能有弱势的地方。过去,中海达的客户来自于全国各地,更多是纯粹面向市场的业务销售模式,不完全是针对政府大项目的销售模式。不过最近,我们也逐渐参与到国家政府层面的大项目攻关,并取得很好的成绩,这也是国家对“广东智造”“广州智造”的认可。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