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密码锁系统已锁定怎么办不知其敌,每战必殆 出处

客服   密码锁系统已锁定怎么办不知其敌,每战必殆 出处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时间:周五下午。地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层报告厅。主讲教师:国际顾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罗伯特·冯泰纳。课程:实验室的有效利用。

如果你以为,这是疾控中心硕博研究生的普通一课,那就错了。台下坐着的32名学员,不仅拥有研究生学历,有些还是执教于公共卫生学院的大学教师,更多则是来自省级疾控中心应急办公室、传染病防治所等机构的业务骨干——现在,他们有一个共同身份: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第10期学员。

冯泰纳的讲座,是为期两个月的核心课程最后一讲。再过些时候,所有32名学员就将奔赴全国各地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开始为期20多个月的现场流行病学实践。

医学院教师也缺乏“现场能力”

“国内外现有医学院校学位制教育,或许能培养出色的临床医师,却很难培养有实战经验的现场流行病学专家。”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不止一次看到,非常优秀的流行病学博士、硕士研究生,一遭遇实际发生的公共卫生问题就手足无措。“事实上,即便公共卫生学院教师、甚至编写教材的资深教授,大部分也没有现场能力。”

依照传统观念与教育模式,能否培养流行病学人才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曾光教授发现,有些把流行病学方法学得炉火纯青的博士、硕士生,在问题现场却不善于争取当地人员配合,不懂得和其他领域专家合作,不知道如何与群众、决策者以及媒体沟通,更难使调查结果产生最大公共卫生效应。类似因书生气太足而打败仗的事例太多,让曾光教授很郁闷。

“如果说流行病学人才将来的工作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有医学院校从体制上却没有直接应对公共卫生实践的职责——多数教师缺乏实践机会,课堂讲授脱离一线工作真实环境。”曾光教授分析,即使在本科阶段安排见习,本科生也很难步入实践的核心位置。

公共卫生问题不仅需要专家论证

“培养现场流行病学人才,决不能缺乏实践环节!”1985年和2000年,曾光作为学员和见习教师,两次被派往美国疾控中心参加夏季“流行病学情报服务”(EIS)培训班。两次随EIS官员深入美国现场数月,参与现场流行病学工作。

所谓EIS公共卫生硕士系列教材·现场调查技术,即美国疾控中心为解决现场流行病学人才紧缺,于1951年开展的培训项目。EIS也成为此后全球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模式渊源。本世纪初,“亲历现场”的曾光教授作为中方代表,与世界卫生组织讨论组建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现任冯泰纳讲座助教的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施国庆,曾是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第3期学员。他告诉记者,培训前两个月核心课程学习,由讲座、案例和小课题实践组成,内容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步骤、病例定义制定、病因假设形成、预防控制措施制定、监测数据分析和评估等。

“接下去20多个月现场作业,给我上了生动一课!”2004年至2005年间,在理论学习后,施国庆与团队成员一起“走进现场”。其时虽已是疾控中心研究人员,但在亲历了轰动一时的云南省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疫情等若干现场调查后,他感到收获很大。“排除可疑病原后,我们提出原发性肺鼠疫感染假设,很快得到国家实验室等证实……一轮轮现场实战后,才会深刻领悟公共卫生问题不仅需要专家分析论证,更得敢于提出质疑与假设!”

如何让人才产出赶上需求量?

如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正“大手笔”培养出一批批公共卫生帅才,各级培训网络亦日趋完善。自本世纪初启动以来,业已在近10个省建立培训基地,中国疾控中心每年派专家为各地培训提供技术支持。但专家们也有隐忧。

参加这次第10期培训的贵州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科长黄艳告诉记者,早在2004年贵州省疾控中心就尝试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并提出88个县每县培养一名流行病学骨干。然而,培训时间虽大大缩短,但有的县就是派不来人。“要让单位特别留出一段时间、心甘情愿放人公共卫生硕士系列教材·现场调查技术,很难!”

目前,各地对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需求很大。此次第10期培训首次吸纳了刚从公共卫生学院毕业的年轻博士生,但各省级培训项目仍只可能将培训对象锁定在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指导教师、中国疾控中心专家马会来教授直言,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有半个多世纪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经验相比,我国尚处于现场流行病学人才培养初级阶段,还只是“小打小闹”。

国内专家很早就看到EIS对美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影响,目前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模式,在提高公共卫生水平与能力方面,也被圈内有识之士寄予期待。问题是,即便开足马力,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效率还是太低,合格流行病学现场人才的产出速度,似乎远远赶不上实际需求量。

本报驻京记者王乐(本报北京1月31日专电)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