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江苏东汽实业 快手一元1000赞快手粉业务网站

客服   江苏东汽实业 快手一元1000赞快手粉业务网站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孙岩松,第二代东汽人,1967年9月出生在哈尔滨,跟随父母支援三线建设从哈尔滨汽轮机厂来到位于四川汉旺的东方汽轮机厂。1985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东汽团委书记、共青团德阳市委常委、共青团四川省委委员、东汽厂办副主任、东汽实业公司副董事长、重型二分厂党总支书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党委统战部部长,现任东汽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绵竹市政协常委。

▲孙岩松在东汽生产基地悼念丁老总

一、丁老总简介

“丁老总”名叫丁一,原名徐纬文,山东蓬莱人,生于1927年6月。1944年4月参加革命,改名为丁一,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清华大学、前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学习。历任哈尔滨汽轮机厂总工程师、东方汽轮机厂厂长、东方电气集团董事长,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铺路人。

▲丁一同志荣获全国劳模称号

丁老总于1957年留苏学成归国,回到哈尔滨汽轮机厂工作。

1967年支援三线建设来到四川,凭藉“一根麻绳闹革命”的艰苦奋斗精神,带领初创者在一片荒山河滩上,开创了东方汽轮机厂。

1984年受命组建东方电站成套设备公司。此后10年,从成套设备公司到集团公司,从国家计划单列到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丁老总四处奔走、亲历亲为,奠定了东方电气集团发展的坚实基础,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丁一同志在东方电站成套设备公司成立大会上讲话

1992年,丁老总主动退居二线,1994年光荣离休。

2008年“5.12”大地震时,丁老总正在北京住院。待病体稍愈,就将全部积蓄20.7365万元捐给东汽。随后,又去东汽中学、东汽小学,掏出了已所剩不多的生活费。

2009年,丁一荣获“四川省最具影响力劳模”光荣称号。组委会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丁一,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将“中国制造”升华为“中国创造”的民族工业铺路人。

▲丁一同志被评为四川省最具影响力劳模

二、引子

当你走进绿草成茵、鲜花盛开的德阳八角东汽新基地江苏东汽实业,在生产服务大楼的大厅,首先进入您视线的是丁一同志的青铜雕像。雕像的正前方,东汽第一台30万千万汽轮机的低压转子就坐落在海鸥广场的中央。这是几代东汽人为国家发电设备事业无私奉献的缩影。

说起丁一这个名字,老工人会回想起他身穿工作服,随时出现在生产一线的身影;说起这个名字,老工程师会忆起他指挥30万千瓦汽轮机研制时的铮铮铁骨;说起这个名字,年轻职工已把他作为东汽精神的化身,引以为学习的榜样。

▲丁一同志在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与同学合影

1967年9月6日,这位刚到不惑之年,曾在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动力机械系攻读了六年的电力专家,当时任哈尔滨汽轮机厂总工程师的丁一怀着支援祖国三线建设的赤诚之心远离了繁华的东方莫斯科来到东汽,揭开了他事业和人生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篇章。

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刚接任哈尔滨汽轮机厂总工程师的丁一,就自然成了厂里最大的“技术权威”,被造反派当成“党内的当权派”,加上丁一同志在苏联留过学,还被扣上一顶“苏联修正主义分子”,甚至是“苏修特务”的帽子。本想到四川支援三线建设可以避开“文化大革命”,可是,当时“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已经席卷到了全国,丁一这些臭老九们还是被造反派关进了“牛棚”,在寒冷的冬天被赶到水库去摸鱼,以至留下了腰疼和心脏病的病根,这些困难都没有打到这位铮铮铁骨的山东大汉,他只是为没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建设出力而感到痛心。直到1970年,丁一同志才重新恢复工作,带领第一代东汽人开始了第一台5万千瓦机组的研制,在老一辈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共同努力下,将5万千瓦提高到7.5万千瓦,于1971年9月生产出东汽第一台7.5万千瓦汽轮机组。1975年里又生产出第一、第二两台20万千瓦汽轮机。

1972年9月江苏东汽实业,经一机部推荐丁老总作为中国电力考察团的成员到日本、加拿大、瑞士、西德、意大利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考察,回来以后,研制30万千瓦汽轮机的构想就在丁老总等老一辈东汽建设者的心中酝酿、激荡。曾在波兰留学7年的“洋博士”、时任东汽副总工程师的韩志远等同志到北京水电部、一机部等各部委汇报,可最终吃了“闭门羹”,直到1974年3月,东汽厂才正式得到试制30万千瓦汽轮机的任务,又经过了8年,才确定这台机组在山东黄台电厂安装。在研制30万千瓦的过程中,正处在国家没拨一分钱,工厂又处于非常困难的艰苦时期,1980年,国家给东汽下达的任务是“零”,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没有任务就意味着工厂上千名职工将要没饭吃了。这时候,丁一等东汽的领导提出了“吃杂粮、做行商、争大上”的方针,开始了在市场上找任务的探索,沼气提粪机、不锈钢菜刀、榨糖机、折叠椅、飞机库大门等成了解决东汽职工吃饭问题的主要产品。

就在东汽职工勒紧腰带加紧30万机组研制的时候,1980年6月,北京传来指示,要求东汽停止30万机组的研制。在6月19日工厂召开的党委会上,丁老总眼含泪水,斩钉截铁的说到:“哪怕我厂长不当,党票不要,也要把30 万千瓦汽轮机的试制搞下去……”

丁老总亲笔给薄一波、沈鸿、周子健等领导写信,寻求理解和支持,直到1983年3月,当时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国家计委副主任黄毅诚等领导明确表示支持东方研制30 万千瓦汽轮机……

江苏东汽实业 快手一元1000赞快手粉业务网站  第2张

1983年9月28日,这台凝聚着丁老总和全体东汽人十多年心血的机组终于在厂内试车成功了。第二天《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30 万千瓦汽轮机在东方汽轮机厂空负荷试车成功,标志着我国机械工业达到新水平”。《四川日报》也作了报道:“东方汽轮机厂在试制这台汽轮机的过程中采用了高中压合缸和1米长叶片等新技术,缩短了国产大型汽轮机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为进一步发展大功率的汽轮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可以说,没有丁老总,就没有东汽的30万千瓦汽轮机的诞生;没有丁老总,就没有东汽的今天的跨越式发展。

三、丁老总雕像诞生记

为了纪念丁老总为东汽的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许多老职工的脑海里涌出一个念头:为敬爱的丁老总塑一尊雕像,让年轻的东汽人永远铭记这位东汽创始人的丰功伟绩。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党委书记高青鹤的赞许,而且要求,要塑就要塑好,最好请名家来创作。2002年1月13日,时任党委宣传部长曾尚富,摄影记者谢瑞发,和时任厂办副主任的我带着一项光荣的任务奔赴重庆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建于1940年,坐落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市,五、六十年代,学院雕塑系创作的大型雕塑《收租院》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作为新写实雕塑和场景雕塑,它在世界上出现最早,为中国雕塑获得国际声誉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赞誉为“雕塑史上的一次革命”, 代表作品还有大型纪念碑雕塑群——《红军长征纪念碑》、重庆长江大桥组雕《春、夏、秋、冬》、毛主席纪念堂《毛主席座像》等。这些作品在发展我国城市雕塑和探索公共艺术、城市景观艺术等一系列新课题上有着突出成就。七、八十年代,学院的油画、版画创作,获得了丰硕成果,可称是建院以来的金秋时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当时是学生而现在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的罗中立创作的《父亲》、《春风已经甦醒》等大批伤痕及乡土题材的作品代表了时代的先进文化,成为中国美术史里程碑的作品。

当我们找到雕塑系时,系领导听了我们的来意,了解到丁老总的情况时,认真地向我们推荐了王官乙教授来担此重任。说起王官乙教授,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说到他当年参与创作的《收租院》群雕和川主寺那金光闪闪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大家就能看出王教授深厚的艺术功底了。王教授1935年出生,195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曾赴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阿尔及利亚等国家任教和考察,获加拿大荣誉市民和阿尔及利亚美术协会荣誉会员称号。现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兼美术陈列馆馆长。

走进王官乙教授家里,我们就被一种艺术氛围所感染,在王教授的客厅和书房里摆满了大大小小各种雕塑的小样,有郑和、杜甫、张学良和杨虎城、也有张飞坐像、双枪老太婆等,这些作品都是王教授智慧的结晶。为了加深王教授对丁老总的了解,谢瑞发还带去了丁老总的近照,我把《中国大三线》一书中马胡声老师费时几个月、转辗数千里、用心灵的感受创作的报告文学《东方之光》一文带给了王教授。我们详细说明了来意,介绍了丁老总在东汽人心目中的地位,表达了我们的崇敬之情。在认真阅读了相关材料,听了我们的介绍后,王教授欣然接受了创作的邀请,并与我们讨论确定了初步的构思:雕像为半身1:3青铜胸像,选取丁老总研制30万千瓦汽轮机时的叱咤风云的形象作为创作依据,为体现丁老总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将雕塑设计成身穿工作服,口袋里插着一支笔,目光深邃、充满思考的神态。

▲王官乙教授在创作雕像

2002年2月8日,王教授精心设计制作的小样完成了,我和曾部长、谢老师再次赴四川美术学院取小样。高度仅有300MM的小样基本上惟妙惟肖的再现了丁老总的神态,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把小样包装好,小心翼翼的放在车上,路上还不时打开箱子看看,生怕不小心有任何损坏而有辱使命。春节期间,厂领导审定了小样,提出了修改意见。

王官乙教授根据修改意见开始了大样泥胚的创作,经过近五个多月的辛勤工作,2002年7月20日,大样第一稿完成,这一次,我与厂长助理王成玉专门邀请了曾与丁老总并肩战斗多年、一同研制30万千瓦汽轮机的老同事、原工厂副总工程师、总工艺师邵君来同志一同前往重庆。我还专门给王教授带去了一盘工厂采访丁老总的影像资料。在王教授的工作室,王助理和邵总两位丁老总的老同事围着雕像兴奋的左看右看,不停的点头,时而又与王教授交流一下对雕像的看法,为王教授下一步的创作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回厂后,为了取得更加祥实的资料,邵总和谢瑞发老师再次到都江堰以看望丁老总为名为他拍摄了不少照片。

根据这些真实感受和丰富的资料,王教授很快于2002年8月10日完成了第二稿的修改。我和厂办秘书董新华带着摄像机和照相机,从不同角度,远近高低的对雕像进行了拍摄,回厂后工厂领导根据图片和影像资料提出了修改意见。2002年11月2日,王教授对作品再进一步修改完成了第三稿。我和宣传部刘利再一次带着摄像机和照相机奔赴四川美术学院。用我们的镜头把越来越接近成功的作品拍进了我们的记忆和菲林上。这一次回厂,正赶上工厂召开厂务会,会议议题结束后,全体领导观看了录像资料,我记得当时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工厂领导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看着这位老领导的雕像,资料看完后,大家才从一种激动的情绪中回到现实,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修改意见。

2003年3月15日,经过三稿修改的雕像要正式定稿了。这一次,工厂党委书记高青鹤、时任宣传部长黄震、厂办秘书董新华和我再一次来到王教授的工作室,当蒙在雕像上的幕布缓缓揭开的时候,一个栩栩如生的丁老总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慢慢转动着转盘,将雕像的各个面都一一展现,高书记不停的赞许着、和王教授讨论着,大家长久的凝视着这尊凝聚着王官乙教授辛勤汗水和智慧及东汽全体干部职工一片心意的成功艺术品,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003年6月17日,成都蜀海青铜艺术厂完成了雕像的铸造,工厂组织了一大批相关领导确定雕像的颜色。党委书记高青鹤、副厂长黄伯超、宣传部长黄震和我来到蜀海青铜艺术厂。在没有最后氧化处理之前,经过喷沙处理的雕像闪着亮晶晶的金色光芒,大家都争着和雕像合影留念,仿佛敬爱的丁老总又来到了我们身边。

这些工作开始我们都是瞒着丁老总秘密进行的,因为我们知道,按照丁老总的脾气,他是不会同意东汽厂为他个人树碑立传的。后来由于去看望他的次数多了,他终于知道了这件事,当他理解了大家的心情时,他也就没再提出新的要求了。

▲东汽建厂40周年大庆丁一同志与老领导合影

2006年,是东汽厂建厂40周年大庆。历时三年创作的丁老总的雕像被东汽人恭恭敬敬的树立在十二层大楼的门厅,雕像背后以丁老总为代表的老一辈东汽人在长期的艰苦创业中培育的“求实、人和、创新、开拓”东汽精神熠熠生辉,依然成为激励年轻一代东汽人拚搏奉献的宝贵精神财富。

▲丁一同志雕像安放在汉旺东汽办公大楼

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时,丁老总正在北京治病,他得知东汽汉旺基地遭到严重破坏时心急如焚,让女儿丁泓立刻组织了一批急救药品送往东汽。6月份,丁老总回到四川后,立刻赶往汉旺查看灾情、慰问职工家属。当他亲眼看到昔日凝聚着他们这代人心血的工厂遭到的严重破坏时,他多次留下伤心的泪水。在东汽德阳分部,他听取完东汽张志英总经理和何显富书记的汇报后,用颤抖的双手把存有他生吃俭用节约下的20多万元的存折交给了张志英,以表达他作为一名老东汽人的一片爱心。这情景令在场的每个人都终生难忘!

▲2008年5.12大地震后丁一同志给东汽捐款

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东汽新基地仅用了一年零九个月就建成投产。东汽人又把丁老总的雕像请进了新基地,面对这尊铜像,丁一的面庞清俊明朗,神韵凝重,目光炯炯,精神飞扬,一股崇敬豪气自然涌上心头,相信每一名东方人都会对丁一,对东汽精神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在丁一铜像的身上,完成了对历史史诗及东汽艰辛创业和灾后重建的完整记录,现实和历史又在这里交汇,有机融合;又更进一步启迪了东汽人的思想,震憾了东汽人的心灵,振聋发聩,荡气回肠!一代又一代的东汽人必然以东汽精神的诠释,获得了无限的生命力,东汽也由此获得了勃勃生机。

丁一雕像,凝聚着几代东汽人的真实情感,是一份宝贵的历史珍品;东汽精神,是一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历久弥新!

▲安放在东汽德阳八角新基地的丁一同志雕像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