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王者荣耀人气值秒平台免费

客服   王者荣耀人气值秒平台免费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一)农情调度信息化

农情信息采集渠道不断拓宽。农业部初步建立农情调度电子网络系统,基本实现部、省(区、市)、地市、县四级联网传输,形成了比较完善、运作顺畅的农情调度系统,及时调查了解农情、灾情、行情和民情,实现了关键农时季节“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行动”。在金农工程项目支持下,2008年开发了基点县农情调度系统,在全国500个农情基点县建立1.35万个农情信息固定监测点,由乡村农技人员按照统一的规范要求,对主要农作物面积、苗情、灾情、产量等情况进行定点监测,通过基点县农情调度平台直接上报农业部,实现了农情信息的点面结合,互为补充完善。目前农情调度信息已成为各级领导对农业生产实施动态监测和过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及时掌握农业灾情、组织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的重要方式,农业部门科学预测产量和正确判断形势的重要途径,在农业管理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农情信息采集制度更加完善。农业部修订和完善《农情调度月历》和《基点县农情调度月历》,建立了定点监测与抽样调查相结合、常规调度与应急调度相结合的信息采集制度,加大春耕、夏收、夏种、秋收、秋种进度以及重大灾情的调度密度,改春耕、夏种和秋冬种进度每周一报为每周两报,夏收、秋收进度实行每天一报,台风、洪涝等突发性重大灾情随时上报。实现了每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发生时,都及时调度灾情,并研究提出对策措施;每个农业生产的重要阶段(备耕、春播、三夏)都针对重点地区调度反映进展情况;每隔一、两周就调度分析研判粮食(夏粮、早稻、秋粮)生产形势,为指导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了依据。

农情信息网络化建设不断加快。农业部建成的行业综合信息网站中国种植业信息网设有法规政策、行业概况、农事指南、名优产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经济作物、旱作节水、结构调整、地方动态、植保公约等22个栏目,具有政务公开、信息发布、统计数据和历史资料查询等多种功能,目前已成为农业部和省级农业部门发布重要信息、宣传重大措施、指导工作、交流经验的平台,为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情况、查询信息、反映问题、建言献策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

农产品质量监测预警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国启动实施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6-2010年)》,总投入59亿元,已新建和改扩建农产品部级质检中心49个、省级综合性质检中心30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936个,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大幅提升。深入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普查、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农兽药残留、水产品药物残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监控计划。针对大中城市消费安全的例行监测范围已经涵盖全国138个城市、101种农产品和86项安全性检测参数,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主要产区、主要品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扎实开展。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新制定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800多项,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总数达到4800多项,农业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探索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503个,规划建设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819个、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1555个、水产健康养殖场500个。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有力推动了农产品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

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农业部农垦局开发建设了以责任可追溯为重点的追溯系统,有效满足了企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不同生产主体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需要。农垦系统已初步建立起以“四个系统”、“一个中心”为核心的开放实用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即集定制、采集、汇总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生产信息采集系统和网上填报系统;以短信、语音、网络为载体的消费者查询系统;以投入品监控为主的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形成了全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数据中心。目前,共有32个垦区和部分地方省市的100家企业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作,159家企业建立了质量安全网上填报制度。农垦可追溯农产品种类已扩展到大米、面粉、蔬菜、水果、茶叶、畜肉、禽肉等7大类;种植业产品追溯规模达300多万亩,较2009年增加了3倍;养殖业产品追溯规模达1500多万头(只),较2009年增长了2倍。

(三)农产品市场监测信息化

面向社会公众的市场信息收集发布平台全面建立。从2003年开始,政府每年都安排国债资金重点扶持各大中城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化建设,截至目前,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的市场信息收集发布平台,其发布的农产品价格信息、成交量信息和供求双方信息,对引导农民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产销衔接、增加农民收入和稳定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迈出重要步伐。在信息采集上,初步建成了连接全国280多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信息系统和覆盖600多个农产品主产县级集贸市场的价格信息采集系统,每天重点监测全国5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58种“菜篮子”产品的价格和交易量。依托中国农业信息网建立网上交易平台,截至2010年,累计发布供求信息近150万条。针对鲜活农产品季节性、区域性和结构性卖难,农业部组织销区与产区对接,建立了日常购销对接机制。在分析研判上,扩大与有关科研院校协作,密切与省级农业部门联动,建立覆盖全国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分析师队伍。在信息发布上,建立《农业部经济信息发布日历》制度,不断创新信息发布内容和形式,努力提升信息发布影响力。

畜产品生产信息动态监测体系初步建立。从2008年起,农业部启动了“主要畜禽生产百场(厂)千村万户”监测计划,采取全国范围抽样调查、基层监测点直报、中央数据库汇总的方法,增强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每月采集重点监测县的定点村、定点户的生产和效益数据,每周采集全国470个集贸市场主要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信息。强化每周和每月价格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完善了全国畜牧业生产和市场供应动态监测及分析预警体系。定期召开形势分析会,研判畜禽生产形势。截至2010年,共计发布价格信息348期,生猪与母猪存栏信息24期,向部领导和国务院领导同志报送生产情况80多份。此外,2009年农业部开展了畜牧业统计监测预警体系省部共建活动,目前29个省份制定了共建方案,其中部分省份已经开始组织实施。

(四)动物疫病防控信息化

王者荣耀人气值秒平台免费  第2张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已网络覆盖全国省市县。全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自2006年开始开展,截至2010年,该体系网络覆盖已全国所有省、市、县,涵盖32个省级机构、472个地市级机构、3941个县级机构,注册使用单位已达40523个(包括乡镇机构);该溯源体系中央数据库功能逐渐完备,省级数据库逐步建立,软件研发、应用能够满足工作需要。该溯源体系通过推进耳标佩戴来实现信息采集、传输,初步实现了猪、牛、羊、奶牛以及跨省调运猪、牛、羊的数据采集、传输,猪、牛、羊、奶牛等动物的疫病可追溯体系基本形成。截至2010年11月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全国生猪耳标佩戴率达70%,牲畜二维码耳标及移动智能识读器等设备质量进一步提升。

兽药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加快信息化建设,围绕农业部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以中国兽药信息网网站系统为依托,开发了兽药数据库、兽药评审监管、耐药性监控、菌种保藏管理、标准物质管理等兽药专业系统;建设了单位内部政务办公,财务报销管理等信息系统;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建设;继续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兽药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兽药政务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向社会发布兽药政策法规、许可审批、质量抽检和残留监测等重要信息;不断提高兽药政务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兽药执法人员和使用单位辨别真假兽药的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办事的透明度,为行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为兽药监管提供技术支持,为政务公开提供信息平台,维护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兽药质量监管和兽药残留监控成效显著。农业部继续实施国家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不断强化兽药质量监管和兽药残留监控。组织开展兽药残留检测10084批次。积极组织开展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和兽药市场专项整治,完成兽药产品抽检14511批。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连续五年提高,2010年比2005年提高17.9%;动物产品兽药残留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年未发生重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任务。同时,各地大力提高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村级动物防疫员这支队伍,把科学合理用药知识作为村级防疫员培训内容,把兽药监管网络延伸到基层,把质量安全意识强化到基层,把科学用药技术传授到基层,全面提高了广大养殖户安全用药水平。

(五)渔政指挥管理信息化

中国渔政管理指挥系统作用日趋明显。中国渔政管理指挥系统建成了覆盖全国各级渔业和渔政部门的管理信息化平台,共建设各类信息站点522个;建设短波电台岸台15个,为参加专属经济区巡航渔政船配备了卫星电话、传真、卫星C站和计算机,建立了渔业船舶船位监测系统,在100多个重点渔港建设渔港监控系统;建成了涵盖渔业和渔政中多项业务管理内容的应用管理软件,建立全国海洋渔船实时数据库,为全国28万艘海洋渔船办理建造审批、检验、登记和捕捞许可证发放网上审批手续并打印有关证件。截至2010年底,渔政管理指挥系统数据库中已存积各类渔政管理数据50余万条,有效用户1.3万余个。该数据库已成为汇集全国渔业、渔政管理相关数据的统一、集中、规范的数据中心,为渔政管理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数据或信息支持。

渔船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推进。2010年8月,《国家渔船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平台技术规范(试行)》出台,为加快信息技术在渔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推进渔船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建设标准,实现各地系统间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该文件的指导下,各地渔船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推进。浙江省以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和卫星定位技术为基础,福建省以社会公众通信资源、视频技术以及传统短波、超短波通信技术为基础建设现代化监管信息系统;为加强渔业资源管理、中朝(韩)敏感水域管理以及渔业安全监管力度,辽宁省自2009年开始建设渔船动态监控测试系统;江苏省南通市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中心正式启用船舶动态监控系统,以实时掌握渔船海上动态,应对海上渔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六)农机管理信息化

农机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全国已形成以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为龙头,中国农机推广网、中国农机新闻网为骨干,各省市农机化信息网为基础的农机化信息网络体系。利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系统,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及时发布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机耕机播机收作业市场信息,每年有10多万名机手和农户在网上进行机具的供需对接,有效地培育了农机作业市场,引导农机跨区作业有序开展。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与福田雷沃股份公司联合建立全国三夏跨区作业信息服务中心,为跨区作业机手提供麦收进度、机具需求、作业价格、维修知识等一站式信息服务;4年来,该信息服务中心在全国“三夏”高峰作业期间累计受理客户来电58万余条,发送跨区作业指导短信8616万条,受益用户达47万余家。北京市、江苏省、黑龙江农垦、河南分别通过GPS、无线网络、手机等手段建立农机作业指挥管理系统,实现了语音通话、信息查询和信息发布功能,可以对机车作业质量、作业进度进行监控和指挥调度。信息化与农机化的融合,有效地提高了农机化管理、作业、科技和服务水平,增加了农机手收入,为推进现代农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农机管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积极开展。启用农机安全监理信息系统,推进了驾驶员考试、事故统计工作信息化。启用农机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查询系统,提升了职业技能鉴定信息统计水平。形成了农机政务信息报送系统,围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春耕备耕、三夏、双抢、三秋、农机抗灾救灾等农机化重点工作,编发信息2万余条。组织开发了全国农机化统计系统,已开通至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省级农机化部门,并延伸至部分省的市、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该系统可以实现《农业机械化管理统计报表制度》季度预测报、年报数据的填报、审核、上报等功能,有效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提升农机统计的信息化水平。

全国农机购置补贴计算机管理系统全面启用。全国农机购置补贴计算机管理系统由农业部组织开发,主要包括机具目录管理、经销商管理、补贴申请管理、机具销售管理、资金结算管理、信息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目前已在27个省(区、市)投入使用。全国农机购置补贴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进一步规范了补贴各环节的操作程序,提高了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经销商、生产企业的工作效率,加大了购机补贴政策信息公开力度,便于上级主管部门及时调度、科学决策和加强监管,有力提升了农机购置补贴实施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七)草原监理信息化

草原动态监测顺利开展。为准确掌握全国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农业部组织开展了2010年全国草原监测工作,重点监测草原植被生长状况、生产力、利用状况、灾害状况、生态状况和保护建设工程效益等。各地根据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全国共有4000多人参加了本次监测工作,在400多个县(旗)开展了草原地面调查,设置样地3400个,获得样方数据6900个,工程效益样方数据近800组,入户调查数据5100条,并对采集数据进行了分析测算。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根据监测分析结果召开专家会进行会商,为准确掌握全国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草原预警制度逐步建立。为加强对草原生产和生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开展草原生产生态形势分析和预测,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形势、趋势变化做出预报预警,农业部建立了信息发布制度,健全信息发布平台,强化信息预警。并于2010年12月6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草原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开发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完善制度,发布监测信息,客观反应草原植被生长、草原生产能力、草原生态、草原灾害、草原生态工程效益等状况和变化情况,提高草原监测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八)种子管理信息化

种业基础信息统计管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10年,各地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措施,使种业基础信息统计管理工作成为种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正在步入常态化管理轨道。辽宁成立了信息统计工作领导小组,黑龙江把种业信息工作摆在与质量管理、品种管理同等重要位置;针对基础信息统计管理工作内容庞杂的特点,浙江根据本省特点增加了统计内容,湖北、黑龙江分类建立了行业统计、种子管理、种子企业等QQ群组,以提高工作效率;湖北、浙江、广西等地给地方种子管理部门配备了专用计算机等设施;各地首次对行业统计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形成了《2009年度全国种业基础信息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内容不断完善,更好地反映了种业总体特征和动态变化;同时,在“金农工程”项目的支持下,种业基础信息统计管理软件系统正在全面改版和升级。

种子供需及价格监测制度逐步确立。河北、安徽、湖北、云南、甘肃等省农业、价格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了种子市场和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了本地区种子供需总量、品种结构、进货渠道、销售方式等情况。多地分作物、分品种、分季节开展种子供求数量、质量及价格信息的调度,加强种子生产企业、生产基地和种子信息监测点的信息调度工作,加大种子信息人员培训力度,密切跟踪监测种子特别是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和价格走势变化。着力加强春耕期间重点地区、重点品种的监测预警,第一时间发现种子供应短缺、价格大幅上涨等异常情况,准确分析原因,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种子市场供应,有效防止了种子价格的大幅度波动。

种子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截至2010年,各省级种子管理部门基本都建立了种业信息网,并与中国种业信息网联接,可以及时将本省种业信息发布到全国,同时也接纳全国各地种业信息。加强了与种子企业网上连接,将企业的优良品种、品种动态等信息尽揽于网上,改变了网上政策法规比重大,新优品种和实用技术等信息少的“一头沉”局面。加强了市县级种子管理部门信息体系建设,使市县种子管理部门接触到种子市场最前沿、最直接的信息;加强与市县一级的连接,使网上信息更真实、更迅捷。

种子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2010年,按照“种子执法年”的部署和要求,各地以水稻、玉米、棉花及本地主要作物种子为重点,切实加大种子质量检测和监管力度,增加抽检频次,扩大监管范围,全面检查各地种子集中交易市场和种子经销户,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全面开展持证企业清理和种子市场执法检查。各级种子管理机构对2027个不合格的种子企业提出了限期整改的要求,对947个企业注销(撤销)了其种子经营许可证,分别超过我国持证种子经营企业总数的1/5和1/10。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种子管理机构共出动种子执法人员24万人次,检查了14737个种子交易市场的近20万家种子经营户,对3845家种子企业进行现场抽查,并利用媒体和信息网络通报抽查结果,引导农民选种购种。除了清理一批不合格企业以外,还查处了一批假劣种子案件,没收假劣种子124万公斤,没收违法所得1614万元,吊销了46家违法种子企业的经营许可证,国家和省两级进一步加大品种退出力度,共退出不适宜种植的审定品种1569个,比前两年退出平均数增加了50%。

王者荣耀人气值秒平台免费  第3张

(九)农药管理信息化

农药价格和供应监测工作持续推进。数据采集是农药监测工作的基础,2010年,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依托“金农工程”,对电子采集系统进行了重新规划,加大了数据采集力度,规范了数据采集方法,使农药价格和供应监测工作更具可操作性和前瞻性。截至2010年6月底,农药价格和供应监测工作已经开展逾3年,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共监测30个省(市、自治区)、50多家生产企业、200多家经销商价格和供应数据5万余条,共30万余项,并多次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赴江苏等10多个省份,深入农药企业和市场,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研究农药供应和价格的现状趋势。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参考,还及时公布部分分析数据,为保障农药有效供应、指导农作物病虫害有效防治和农药科学合理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药登记网上审批试点工作开局良好。农药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之一,农药登记审批量占农业部行政审批总量的40%左右,农业部将农药登记作为推进网上审批的突破口,并选择申请资料和审批流程相对简单的农药田间试验审批进行试点。2010年,试点省份已扩大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等6个省市,设计研发的农药田间试验网上审批系统正式上线,初步实现从申报、受理、办理到办结的全过程网上运转,审批的规范化、透明度和效率明显提高。截至2010年8月,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大厅共收到农药田间试验网上申请507件,其中已受理422件,办结8件。已办结的行政许可平均办结时间比承诺时限缩短近2/3,网上审批试点工作得到了广大农药企业的充分肯定。

农药进出口监管实现电子化。农业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建设的跨部门、跨区域的电子政务(电子口岸)平台“农药进出口登记管理放行通知单网上申办和电子联网核销系统”于2010年10月投入正式运行。该系统实现了企业申报、我部审核、海关通关监管的全过程网上运行,加快企业办理和通关速度,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实现了农业部管理信息与海关实际进出口信息的实时交换,及时掌握全国农药进出口现状,提高农业部对农药进出口的宏观调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优化我国农药进出口监管模式,提高农业部国际贸易执法监管能力,有效防范和打击不法企业伪造证件等违法行为,规范了农药进出口秩序。截至2010年,办理通关单8.89万份,接受海关反馈信息3万多条。

农药监管网络联动系统正式投入运行。2010年,“农药监管网络联动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包含“农药监督抽查子系统”、“日常监管子系统”等,收集了全国历年监督抽查和日常监管的数据,规范了数据采集标准,具有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只要输入任何农药监管相关信息,就可以轻松地查出违法企业、产品名单和具体违法行为,解决了基层执法单位不具备农药检测能力、监管工作具有盲目性等难题;实现了全国农业执法系统资源共享,打破传统单点作战的执法模式,为开创全国检打联动、协调互动新局面创造条件。截至2010年底,已有225家农药执法单位使用“全国农药监管网络联动系统”,部分省(市、自治区)利用此系统开展本省农药监督抽查数据统计分析和日常监管工作。

(十)饲料管理信息化

饲料质量信息检查体系逐步完善。2010年,农业部召开了饲料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启动会,以加强饲料生产企业规范化管理为抓手,以饲料原料监管和养殖环节非法添加监管为重点,继续组织开展饲料质量安全整治行动,通过“抓规范、促执法、打禁药”,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提高人员素质,提高执法能力,提高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各级畜牧饲料管理部门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紧扣“抓规范、促执法、打禁药”三项重点任务,继续深入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据监测,全国饲料产品质量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93.9%,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违禁药物检出率降至0.1%,饲料中“瘦肉精”已连续6年未检出。

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深入推进。2010年下半年,农业部在全国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共抽检商品饲料3138批次,抽检国产饲料添加剂264批次,抽检动物源性饲料226批次;共检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32家宠物饲料经销单位,抽检进口宠物饲料样品100批次;抽检4250个饲料生产、经营单位和养殖场户的各类饲料样品5340批次。监测数据显示,我国饲料产品整体合格率稳步提高,饲料及养殖环节违禁药物检出率进一步下降,饲料原料三聚氰胺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饲料质量安全总体水平持续提高。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