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 天天秒网

客服   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 天天秒网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谭耀广

江门是大湾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每年为港澳供应大量农副产品。当地因此引来了一批有志于从事农业的港澳同胞。如第二十四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罗伟特,就是来自中国香港、在江门“种菜”的“新农人”。记者近日采访时发现,在江门的陈皮产业、蔬菜种植业、茶产业等,均活跃着港澳创业者的身影,乘着大湾区发展潮流,他们形成了“抢眼”的“新农人”群体。

港青“闯”江门实践农业“梦”

作为“中国侨都”,江门与港澳地区存在深厚的“亲缘”。因此当地也成为港澳同胞创业“热土”。根据江门市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底,港澳投资者累计在江门申办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共约3400家。

罗伟特(右)与同为港青的梁立锋、谭慧敏迎来了蔬菜的“丰收” 通讯员供图

在一般人印象中,港澳创业者或在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或在办公室进行商业运作。相比之下,扎根田间地头的罗伟特算是一个新鲜的特例。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罗伟特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香港人。就读工商管理专业的他,学生时期甚少接触农业,大四偶然参加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他接触到鱼菜共生技术。“鱼菜共生简单来说就是用养鱼的肥水来种植水培蔬菜,等蔬菜吸收了水里面的营养之后水体便会变干净,变干净的水最后再回流到鱼池里。”罗伟特说,那次活动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原来还可以这样种菜、养鱼”。自此,他的心里便种下务农的“种子”。

2016年大学毕业后,罗伟特与同学梁立锋、谭慧敏“组队”,实践“鱼菜共生”梦想。谁知,一开始,梦想便遭到“当头一棒”。在寸金尺土的香港,要拿下一块土地做实验很难。这让几个“愣头青”们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我们要去哪里发展?”随后,他们把目光瞄准了珠三角地区。罗伟特说:“这里土地比较多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而且比香港的成本要低,我觉得我们可以试一下。”2016年年底,他们来到江门。“江门很重视农业,对利用新科技发展农业很支持,而且对港澳青年的创业项目也有很多优惠政策”。最终,他们入驻了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设立创业基地,“鱼菜共生”梦在此生根发芽。

谭慧敏在鹤山古劳科普基地介绍“鱼菜共生”技术 通讯员供图

经过6年努力,罗伟特团队的基地每年蔬菜产量已经达到数百吨。产量上去了,项目也在扩展。同时,今年他们在江门鹤山古劳水乡建设了鱼菜共生科普教育基地,截至目前,该基地单日的最高游客量已超过了1万人次。

放弃“铁饭碗”卖起柑普茶

早在2013年,当时27岁的梁伟钊就放弃了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的“铁饭碗”,到江门市新会区种茶枝柑、晒陈皮、做柑普茶。梁伟钊小时候就喜欢与植物“打交道”。“我从小就对花花草草感兴趣,大学读的是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梁伟钊跟着老师去香港特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考察,正好有植物保护职位空缺,经过考试后他就入职了该部门。可这份工作与他最初的设想有很大差距,“更多时候是在办公室做文书工作,真正到田野做植物保护的机会不多。”梁伟钊说。

就在梁伟钊彷徨时,朋友聚会期间喝的柑普茶让他找到方向。“那时喝的柑普茶是用新会茶枝柑做的,茶枝柑也能做陈皮。正宗的新会陈皮和柑普茶在香港很受欢迎,做这行生意前景应该不错。”2013年,梁伟钊辞职,筹措资金和朋友一起在新会租厂房制作柑普茶。2016年,为了掌握上游原材料,他又开始大面积种植茶枝柑。如今,他一共经营着4个柑场,种植面积约40亩,去年的茶枝柑产量达到20多万斤。

“根”在五邑爱“尝鲜”

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 天天秒网  第2张

在江门的港澳“新农人”有多少?记者走访时并未获得确切数据,但在当地陈皮产业、蔬菜种植、茶产业等,均活跃着一批港澳同胞的身影,其中不少还自带“网红”气质。如在香港一家电视台从事多年演艺工作的林敬刚,荧幕上经常扮演五大三粗恶人角色的他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近年来也在新会从事茶枝柑种植和陈皮销售。

林敬刚在视频中介绍自家柑场 视频截图

据介绍,林敬刚所经营的柑场面积约200亩,每年产量过百万斤。他还在新会当地开设商铺销售陈皮。记者浏览某短视频平台时发现,最近他上传了一段视频,分享在新会种柑的经历,视频获得了大量网友点赞。通过采访,记者获知,这些港澳“新农人”中不少都是祖籍江门五邑,如梁伟钊和林敬刚,均祖籍新会。当地人从小与陈皮接触,对陈皮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梁伟钊表示:“回到新会创业,也想着为家乡的陈皮发扬光大尽一份力量。”

港澳生活的经历,让他们眼界开阔、善于接受新的事物。如罗伟特团队的鱼菜共生项目,在鱼种选择、水体微量元素培养和灌溉系统优化等方面不断尝试新的技术,探索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方向,至今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实现了知识产权完全自主,也填补了华南地区“鱼菜共生”基础应用数据的空白。梁伟钊和林敬刚不约而同地走新媒体路子,从2019年开始,梁伟钊和表弟拍摄短视频,通过线上传播科普新会陈皮和柑普茶的制作技艺和文化,以此打开销路。至今,梁伟钊已积累了大量粉丝群体,部分更转化为线下的合作商。

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 天天秒网  第3张

“新农人”要“肯熬”

“遇到挫折和困难,我们都肯熬。”谈及与他志同道合的港澳“新农人”们,罗伟特作了这样一个总结。农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创业之路并不好走。罗伟特回忆在创业之初遇到了种种困难:家人不理解,“以为我们被骗去搞传销”;最初培育的蔬菜又黄又小;2017年的一场台风把实验大棚吹塌掉,一切要从“零”开始……对于创业路上的艰辛,梁伟钊也是深有同感。“最初创业资金150万元,第一年基本花完,第二年很多开支还是超预算。当时家里人也经常劝我回香港工作,但是我真的觉得新会陈皮和柑普茶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面对道道难关,熬过去了,创业就有成功的希望。2020年2月,罗伟特团队拿到供港蔬菜基地资质,生产的蔬菜开始对港销售;目前他们还从香港拿到了一笔千万级别融资,创业项目不断茁壮成长。梁伟钊的多款产品在国内获得显著声誉,2021年他获评成为全省首批“乡村工匠”(新会陈皮)工程师。

梁伟钊对新会茶枝柑“如数家珍” 谭伟山 摄

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 天天秒网  第4张

优惠政策助港澳青年成长

港澳“新农人”们获得的成绩,除了来自个人的不懈努力,更得益于江门当地对港澳者创业就业的各种支持。罗伟特还记得,最初接触江门农业部门时,对接的工作人员听说是香港青年想过来做“鱼菜共生”实验,便热情邀请他们;创业之初资金短缺,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综合开发部主任张和顺帮他们向主管领导汇报,申请了5万元“市长机动资金”解困;项目列入江门扶持农村和农业建设项目之后,当地还专门派来两名技术人员指导他们。这种开放的态度让港澳创业者获益良多。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门市从软硬件方面加大力度扶持港澳者来江门创业就业。在2020年江门市人社局印发的《关于支持港澳居民到江门市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就包括支持港澳居民到江门市实习、参加面试、就业、创业等八方面内容,其中更有不少补贴、资助,为港澳创业者“减负”。

去年江门市委提出实施“侨都赋能”“港澳融合”“人才倍增”等工程后,相应支持不断“加码”。据悉,接下来江门将深化江港澳人才合作,实施港澳青年就业创业计划和港澳籍高校毕业生引留行动,鼓励港澳高校组织学生到江门实习;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给予创业的港澳青年一定额度的创业担保贷款和部分贴息等。

“江门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根基好,设施完备、地理环境优越,并且具有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创业氛围也非常浓厚,创业机会和选择空间非常大。”罗伟特十分感谢江门给予的支持。这几年,他和创业团队组织了8000多名香港青年来到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交流学习。“我把我们在江门的‘新农人’工作、生活状态介绍给他们。希望更多有志青年来到江门,投身农业,跟我们一起努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