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地质勘探技术 快手少量双击自助平台

客服   地质勘探技术 快手少量双击自助平台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争做开天辟地的人

1964年9月,煤炭部开始从全国各地成建制抽调建设队伍进入六盘水。一年多的时间里,从15个省的25个矿务局抽调28个工程处、8个地质勘探队到六盘水参加煤炭基地建设。

一场围绕三线建设的煤田勘探大会战开始了。

六盘水煤田大会战

煤炭资源勘查是煤炭工业建设的基础和先行,煤炭地质工作者被誉为“煤炭尖兵”。

地质勘探技术 快手少量双击自助平台  第2张

1965年8月,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成都会议决定,在“三五”期间,六盘水矿区建设新矿井16对,总能力1200万吨。为此,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最后确定地勘部门首批进行精查(或精査补勘)的项目并要求于1966年底前完工,提交能一次通过审批合格的地质报告:六枝矿区有六枝、地宗平察、大用、茅家寨、木岗、六枝矿区供水水源勘探;盘县矿区有火烧铺、滥泥箐、老屋基、月亮田、大田坝、土城一、二井田;水城矿区有老山、那罗察、汪家赛(精补)、大河边(精补)、二塘(木冲沟、顶拉、大湾)(精补)。1966年3月18日,贵昆铁路全线通车,喜讯传遍六盘水地区,矿区建设大会战如火如荼。

7月,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在盘县召开了六盘水综合开发规划会议,并决定扩大煤矿建设规模,在“三五”期间,建矿井26对,总设计能力1640万吨。由于三线建设形势的发展,加大了煤矿建设规模,要求地勘部门在1966年底之前增加完成盘县矿区土城、上纳、大察、岱岗、落别等8个项目。地勘部门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26对矿井建设项目的勘探施工,这在贵州煤田勘探历史上从未有过。时间紧、任务重,六盘水煤矿基地建设能否争得时间,加快速度,关键在地勘施工。

按照“快建井,多建井,争时间,抢速度”的指导思想,地勘工作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采取了一些特殊的做法。根据六盘水矿区建设的需要,结合六盘水煤田的地质特征和矿井设计意图以及矿井生产的需要,灵活执行了地质勘探工作必须分阶段(即普、详、精三个阶段)按程序进行和勘探规范中“三类九型”的规定,实行了普、详、精查阶段合理交叉过渡,探索符合六盘水煤田地质特点的勘探方法。

1965年,勘测技术人员在011基地150厂厂址实地勘测

地质勘探技术 快手少量双击自助平台  第3张

六盘水勘探会战

在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的领导下,六盘水勘探会战中,地勘公司成立了地质、设计(各煤矿设计院现场设计队)、科研(煤炭部西南煤田地质研究所黔西研究队)人员三结合小组,共同上山下井(生产小窑)做地质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各井田的主要构造特征和煤层赋存以及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从会战一开始,无论是哪个级别的干部都与工人和群众同吃大锅,同住“干打垒”,同劳动、同出操。所有的干部都下到基层,深入班、组,言传身教,使会战队伍形成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风气。当时的条件艰苦,干部在参加劳动之余,还要做好工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哪里有问题、哪里有困难,干部就到哪里。记得当年参加大会战的工人回忆,当时129队503钻机指导员宋战斌,生病期间正赶上大会战,他病未痊愈就赶回钻场,曾经连续13天吃住在钻场,和工人一起日夜奋战。503钻机机长贺迎泽在外地开会,得知钻机长途搬迁,他星夜赶回钻场,连续奋战两昼夜直到钻机正常生产。那时候的干部很少坐办公室,领导干部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落脚在班、组,战斗在一线。152队队长李广胜养病期间,正值队伍调迁入黔。他立即带领职工到达威宁二塘工区并一道盖干打垒工棚,为施工做准备。在各级干部以身作则的带动下,勘探队员朝气蓬勃,干劲十足。

从1964年9月开始,煤炭工业部从全国抽调勘探队伍,充实贵州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开展六盘水矿区勘探会战。吉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12队,成建制由吉林省九台县调入贵州省盘县刘官镇,职工500余人,钻机10台;北京市京西煤田地质勘探队4台钻机调入六枝矿区,职工18人,1965年2月迁镇宁县丁旗镇,扩充后组建成地勘公司173队,有职工465人,钻机6台;1964年10月,河北省峰峰水文4队2台钻机,职工120人,调入六枝矿区下营盘青杠林,补充组建成地勘公司水源队,职工423人,钻机3台;湖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29队,成建制由湖南郴县调入盘县赵官屯,有职工530人,钻机6台;1964年9月地勘公司组建地质测绘大队,下属2个地质分队,1个采样队,4个测量分队,职工594人,10月恢复259队建制,职工594人,开动钻机4台;1965年4月,地勘公司更名为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煤田地质勘探公司……

黑拉嘎井田精查勘探是大会战时期最大、储量最多的一个项目

勘探大会战开始后,首战的任务是142队正在施工中的六枝向斜北东翼平寨井田和大用井田。由京西173队提交钻探资料,142队负责完成煤质采样和水文地质勘探,并编制提交勘探地质报告。后因173队调回河北,余下的所有任务,由142队全部完成。接着是黑拉嘎精查勘探,后陆续转入水城各矿补勘,并参加织纳煤田大会战。

黑拉嘎井田精查勘探是大会战时期最大、储量最多的一个项目。当时,向正生被提任主任技术员,主持黑拉嘎勘探区精查勘探。勘探面积22平方千米,区内相对高差大,交通不便,缺少1∶500地质和水文地质图,需要测绘。以往勘探区测绘工作,由地测队负责测绘,唯独本区由142队勘探地质组负责测绘,工作任务因此剧增。

由于黑拉嘎以东地质构造复杂地段的于察王寨发现新的断层,为了精确地质构造,加密槽探追溯断层,获得更加精准的地质图,向正生带着他的团队,经过日夜苦战,终于提交地质报告。

1964年9月至1973年12月大会战时期,142队完成六枝平寨井田等14个井田的勘探项目,提交了《水城县小河边煤矿老鹰山井田最终储量报告》等14个勘探报告,经西南煤建指挥部批准,为可供设计依据的精查报告,为六盘水煤炭工业发展提供了精准的资源定位。

地勘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钻遍了各种小煤窑。

地质勘探不仅艰苦,而且危险。由于当时勘探技术落后,要准确探准地质构造,必须广泛深入实地找断层、取煤样、测瓦斯。地勘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钻遍了各种小煤窑。一些煤窑只能一个人爬进爬出,一些煤窑年久失修、长年积水、支架腐朽、瓦斯聚集让人窒息,小煤窑明火开采随时可能引起爆炸,这些危险像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时刻威胁着地质队员的生命。向正生回忆,有一次,他和同事韦久林在大煤山的一个小煤窑采样,两个人正在专心工作,向正生突然听见头顶有异常的响动,他猛然发现头顶的支架压力太大,眼看要支撑不住了,他大喊一声:不好了,快撤退!说着拉着韦久林就往外跑,连工具都来不及撤出,刚出进口,他们作业的坑道就垮塌了,巨大的烟尘从坑道里冲出来,差一点把两个人冲倒在地,惊魂未定的两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向正生说,幸亏跑得快地质勘探技术,差一点酿成大祸。

其实,这样的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常有发生。有一次,向正生带领4个人去执行采样任务,为节约路途时间,争取多采样,他们头天出发来到岩脚寨采完样后,没有回到队部,而是借住在一个生产队堆放稻草的稻草屋里。等第二天他们出发时,得知有一辆卡车要前往大用,他们赶紧上车,这时候,向正生突然发现少了一个人,他叫大家下车等等。车不等人,当时有人着急要先搭车走。向正声说,我们是个集体,要有集体主义观念,不能让一个人掉队。大家只好下车等待。当时,掉队的那位同志因为半路上内急迟到了。人到齐了,大家再出发,当大家急忙赶到要采样的正在施工的岩脚寨铁路隧道时,见前面的隧道工程指挥部现场已经全面戒严。原来,就在他们到达前10分钟,隧道建设现场内发生了瓦斯爆炸,当场死伤80多人,现场正在紧急抢险。当时大家看到现场的惨状,一个个吓得瘫软在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如果没有等那个掉队的同志,如果他们上了那辆汽车,后果真不堪设想……

经历过生死,更觉得人生的可贵。

向正生说,人生几十年,弹指一挥间,经历过生死,更觉得人生的可贵。每当我站在高楼眺望这座昔日崇山环抱的山谷,如今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我的心底就有一种欣慰,为曾经的青春年华而骄傲,为曾经的地质时光而自豪地质勘探技术,我的耳边常常会回荡起《勘探队员之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回首人生,我无限感慨,我一辈子没有走出大山,却开发了大山。从五彩斑斓的霓虹闪烁中,我仿佛看到了昨日汗水的波光粼粼,耳边响起了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问向正生,如果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地质勘探工作吗,还会选择这么艰苦的工作吗?

向正生说,如果再让我重新选择一次人生的路途,我仍然会推开这扇地质事业的大门,走进这片广阔的土地,为祖国的煤田地质勘探事业奉献出我的一切。

待续……

长篇报告文学《热血在燃烧——大三线峥嵘岁月》连载之十七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