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地质勘探技术_期刊 煤田地质与勘探_勘探地质报告

客服   地质勘探技术_期刊 煤田地质与勘探_勘探地质报告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增强能源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

《规划》指出:“增强油气供应能力。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坚持常非并举、海陆并重,强化重点盆地和海域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勘探,夯实资源接续基础。加快推进储量动用,抓好已开发油田“控递减”和“提高采收率”,推动老油气田稳产,加大新区产能建设力度,保障持续稳产增产。积极扩大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加快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开发力度。石油产量稳中有升,力争2022年回升到2亿吨水平并较长时期稳产。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力争2025年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

【解读】《规划》第三章提出要增强能源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强调强化战略安全保障,增加油气供应能力,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可见保证油气生产稳定供应在能源供应链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也是对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力提升国内勘探开发力度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的进一步落实。

国内油气生产稳定供应是确保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十三五”时期,我国国内油气供应保障基础不断夯实,原油产量稳步回升,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量超100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

我国能源安全主要是结构性问题,特别是现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70%。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油气安全供应的极端重要性越发显现。因此,要坚持国内油气生产“压舱石”地位不动摇,“十四五”期间聚焦“稳油增气”,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力争石油产量重上2亿吨后并稳产,天然气产量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石油产量稳定增长和天然气产量的快速增长,将对遏制对外依存度的快速上升发挥关键作用。

《规划》中“石油产量稳中有升,力争2022年回升到2亿吨水平并较长时期稳产。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力争2025年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油气发展刚性约束指标。虽然受到油价长期中低位的预期和国家“双碳”目标正式公布后的能源转型加快等因素影响,油气增产有一定难度,但仍保持“七年行动计划”步调。

同时,《规划》也指明了油气增储上产路径与举措:一是常规气与非常规气、陆地和海上并重发展。二是立足重点盆地,提出了保障油气上产的几大重点工程:推动准噶尔盆地玛湖、吉木萨尔页岩油,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致密气,松辽盆地大庆古龙页岩油,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川南页岩气,塔里木盆地顺北、富满、博孜—大北,鄂西、陕南、滇黔北页岩气,海域渤中、垦利、恩平等油气上产工程;加快推进四川盆地“气大庆”、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大庆”、鄂尔多斯亿吨级“油气超级盆地”等标志性工程。各大石油企业要结合自身业务,根据国家规划确定的重要目标、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时间表、路线图、优先顺序,提出分年滚动工作计划安排,确保2025年油气产量目标的实现。

为实现我国原油产量达到2亿吨并保持稳产,我们研究建议,在原油部署上,实施“减缓东部递减、加快西部上产、加强海域开发”的发展战略。一是减缓东部递减,以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为重点,深化精细勘探开发,积极发展先进采油技术,努力增储挖潜,提高原油采收率,到2025年陆上东部原油产量达到7000万吨以上。二是加快西部上产,以鄂尔多斯、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为重点,加大原油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努力探明更多优质储量,加大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和新区产能建设规模,到2025年陆上西部原油产量达到8000万吨左右,占据陆上原油生产的半壁江山。三是加大海域开发力度,坚持做强渤海、拓展南海、加快东海的区域定位,加快近海石油勘探开发,推进深海对外招标和合作,突破深海采油技术瓶颈并提高装备自主制造能力,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适时拓展至南海中南部石油资源开发领域,到2025年海域原油产量达到5000万吨以上。

为实现我国天然气产量2025年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我们建议,坚持常非并举、深浅并举,实施“加快西部、发展海域、拓展东部”发展战略。扩大常规气、巩固致密气、拓展页岩气,确保页岩气规模上产。一是加快陆上西部天然气增储上产,以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盆地为重点,突破海相深层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瓶颈,天然气上产提速,到2025年西部天然气产量达到1930亿立方米以上。二是实现陆上东部天然气产量稳中有升。深化东部老区滚动勘探,重点加大沁水盆地煤层气资源动用力度,加强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深层气成藏地质规律研究,力求在新层系和新领域获得重大发现,到2025年东部天然气产量达到140亿立方米以上。三是大力推动海上天然气发展,立足渤海、珠江口、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勘探,加大东海、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勘探力度,尽快突破深海采油技术瓶颈并提高装备自主制造能力,大力提升海上天然气产量,到2025年海域天然气产量达到230亿立方米左右。

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规划》指出:“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加快能源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加快构筑支撑能源转型变革的先发优势。”

【解读】《规划》确定的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包含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具体包括深层页岩气、页岩油、海洋深水油气、煤层气勘探开发及示范应用,提升陆上油气采收率。这表明地质勘探技术,突出油气增储上产地质勘探技术,要向创新要效益。“十三五”期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能力持续提高,低渗原油及稠油高效开发、新一代复合化学驱等技术世界领先,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成功,油气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推动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推动力。“十四五”期间,按照存量聚焦提高采收率、增量聚焦“两深一非”(深层、深海、非常规)原则,围绕老油气田提高采收率、稳产控递减,深层、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开展技术攻关。

一是开展陆上常规油气高效勘探开发技术攻关,锻造能源创新优势长板,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二是开展陆上常规深层油气、页岩油气及海洋深层油气高效勘探开发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瓶颈。在页岩油气方面,立足四川、鄂尔多斯、松辽、渤海湾等重点盆地,深化地质基础理论研究,建立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体系,着力突破高精度旋转地质导向、大规模压裂车等核心装备。在深海油气方面,建立深水、超深水油气高效开发理论及技术体系,着力突破深水环境及大型施工装备、深海浮式生产装置技术及重大装备、深水水下生产系统及装备等。在天然气水合物方面,推进探测遥感技术、高精度海底定位技术、采样机及钻机等设备的高密封性技术、地质灾害防范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突破深潜器、海工平台装置、海上钻采设备等勘探开发关键装备自主制造瓶颈。

三是实施页岩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力争在示范区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目前,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已在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建设页岩油开发创新示范工程。国内各油气生产企业根据业务技术发展需求,可考虑在四川盆地选取2~3个深层、超深层建立页岩气国家级示范区,在南海“神狐”选取2~3个天然气水合物项目,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引领技术创新,推动油气上产稳产。

增强能源治理效能

《规划》指出:“强化政策协同保障。立足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安全保障、科技创新等重点任务实施,健全政策制定和实施机制,完善和落实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降碳、创新技术研发应用、低品位难动用油气储量、致密油气田、页岩油、尾矿勘探开发利用等支持力度。”

【解读】《规划》提出,加大对致密油气田、页岩油、尾矿勘探开发利用等支持力度。保障这条政策的实施对油气生产企业油气产量的增长至关重要。

2020年,致密气财政补贴办法在《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得到了落实,致密气补贴从2018年开始实施,已实施4年,到2024年结束。实施几年来,有力推动了致密气持续上产。2020年致密气利用量达到409亿立方米,比2017年净增13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5%,政策实施效果十分显著。

针对致密油和页岩油相关政策研究,可借鉴致密气补贴的相关做法。油气田企业需进一步细化研究致密油和页岩油相关优惠政策的可行性。该政策的落实将推动原油稳产,实现原油产量接替。

另外,需要特别重视油气尾矿政策研究。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其中部分油田区块已属于尾矿,其产量和开发效益面临巨大挑战;少量气田也逐步进入尾矿阶段。据统计,石油尾矿的产量占总产量的15%以上,天然气大概占7%。尾矿资源无论从保障能源安全还是实现2亿吨稳产来看,都是重要的现实资源,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国家政策支持是保障尾矿效益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油气行业需要对油气尾矿标准明确界定。生产企业要分析油气尾矿现状及潜力,提出油气尾矿加强利用的相关措施与优惠政策建议,从增值税、所得税、资源税、信贷及其他生产性税费等方面,研究尾矿的相关政策支持。(唐红君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开发战略企业技术专家)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