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生物育种技术 代快手粉丝

客服   生物育种技术 代快手粉丝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世界性病害,在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尤以小麦扬花后造成的穗腐危害最为严重。小麦赤霉病发病后不仅导致小麦产量和品质直接下降,受害籽粒皱缩干瘪,成熟后籽粒呈灰白色或紫红色生物育种技术,内含大量的霉菌毒素,导致受害籽粒失去食用价值。小麦赤霉病防控难度较大,其中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赤霉病流行和危害的一项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淮南地区是我国小麦赤霉病重发区,在新品种审定时对赤霉病高感的参试品种实行一票否决制,充分体现了小麦赤霉病抗病品种选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目前仅有少数的栽培小麦品种对赤霉病呈现稳定抗性,以苏麦3号及其衍生的系列品种为主。小麦野生近缘种含有丰富的抗性基因资源,目前鉴定的小麦近缘属如赖草属(Leymus)、鹅观草属(Roegneria)或披碱草属(Elymus)、偃麦草属(Thinopyrum)、山羊草属(Aegilops)、黑麦属(Secale)、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大麦属(Hordeum)、冰草属(Agropyron)、仲彬草属(Kengyilia)和猬草属(Hystrix)等存在抗赤霉病侵染或扩展的种质资源。如来自大赖草的Fhb3[1]、鹅观草的Fhb6[2]和中间偃麦草的Fhb7[3]等基因(表1),特别是Fhb7,已成功转移到小麦品种上生物育种技术,并经过种植试验证实其在抗病育种中的稳定抗性和应用价值。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