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生态养殖鸡技术_高原生态鸡养殖计划书_养殖生态鸡 可研

客服   生态养殖鸡技术_高原生态鸡养殖计划书_养殖生态鸡 可研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一)生态养鸡的放养场地

鸡群放养场地的类型很多,不同的地区放养场地的主要类型有差别,不同类型放养场地所放养鸡群的类型也有差别,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

1.林地

我国有大量的林地,尤其是近年来,实施了退耕还林政策,许多地方栽种了大片的速生杨树林等经济林及杉树等材用林,这些林地树下空间大,地面有较多的各类虫子,是放养鸡群的重要场地。在南方,有的地方有大片的竹林、松树或柏树林,也可以用于放养鸡。一些山区为了防止水土流失也种植了大片的杂木林,当树龄超过5年后(树根扎得比较深,固土和保墒能力较强),这些林地用于生态养鸡也是非常理想的场所。林地内适合各种类型鸡群的放牧养殖。

2.果园

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果园,包括苹果园、桃园、梨园、杏园、李子园、柿子园、橘子园、杨桃园等水果园,也包括核桃园、板栗园、枣园、山楂园、石榴园、荔枝园、椰果园、山茶园等干杂果园。果园养鸡要注意预防鸡只损坏果实。对于树干低矮、果枝下垂类型的果树,一般放养速生型黄(麻)羽肉鸡、丝羽乌骨鸡、农大3号矮小型粉壳蛋鸡或褐壳蛋鸡。这些鸡跳跃能力差,很少会上到树上,不会对果实造成危害。树干较高的水果园或干杂果园,各种类型的鸡都可以放养。樱桃、鲜桃等一些成熟期早的果园,也可以在水果采摘后(6~11月)利用果园场地放养各种类型的鸡群。

3.山谷

我国长江、黄河等大小江河流经冲刷出的山谷,由于气温适宜、降水较多,许多山谷的自然植被条件很好,各种树木,包括大量的灌木和杂草丛生,草丛中各类虫子数量很多,能够为鸡群提供丰富的天然饲料,适合放养各种类型的鸡群。

4.绿化用苗木地

近年来不少地方把种植绿化苗木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在成片的苗木地内也可以放养鸡群,进行生态养鸡生产。

5.滩地

在一些没有耕种的滩地,每年4月以后会有大量的杂草,杂草中会滋生许多虫子,滩地也是生态养鸡的重要场地。

在上述各种放养场地中可以有计划地人工种植一些牧草,以增加场地内青绿饲料的数量。要在鸡群开始放养前使牧草有一定的生长期,因为刚出土的草芽根系很少,容易被鸡连根刨出。通常牧草可以秋播也可以春播,一般的放养场地可以采用秋播方式,尤其是一年生黑麦草。因为,多数地区进入深秋之后停止鸡群的野外放养,给牧草一个生长的时期。应在开始养鸡之前提早种植多年生牧草,最好提前一年。经过一年生长的牧草其根部已经在地下扎得比较牢,耐践踏、耐放牧的性能比较好,而且,一年后的牧草其产量也比较高。

(二)鸡群放养模式

生态养殖鸡技术_高原生态鸡养殖计划书_养殖生态鸡 可研  第2张

1.散放饲养

这是鸡群放养模式中比较粗放、比较普遍、也是比较落后的一种模式,是把鸡群放养到放牧场地内,在场地内的鸡群可以自由走动,自主觅食。这种放养模式一般适用于饲养规模较小、放牧场地内野生饲料不丰盛且分布不均匀的条件下。

2.分区轮流放牧

这是鸡群放牧饲养中管理比较规范的一种模式。它是在放牧养鸡的区域内将放牧场地划分为4~7个小区,每个小区之间用尼龙网隔开,先在第一个小区放牧鸡群,2天后转入第二个小区放养,依此类推。这种模式可以让每个放养小区的植被有一定的恢复期,能够保证鸡群经常有一定数量的野生饲料资源采食。

3.流动放牧

这种放养鸡群的方式相对较少,它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在一个较大的场地中或不连续的多个场地中放牧鸡群就是在某个区域内放牧若干天后,将该区域内的野生饲料采食完后把鸡群驱赶到相邻的区域内,依次进行放牧。这种放养方式没有固定的鸡舍,而是使用帐篷作为鸡群休息的场所。每次更换放牧区域都需要把帐篷移动到新的场地并进行固定。

规模化生态养鸡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1)开展生态养鸡的农户,选择适宜的放牧场地,建立相互间隔200米左右的鸡棚(舍)多个,每个棚舍面积40~50平方米,每棚可饲养土鸡400~500只。实行小群分散,合理间隔,轮牧饲养。

(2)一棚鸡群规模不大于500只。根据鸡的生物学特性,一般放牧情况下,鸡群的活动半径围绕鸡舍不大于200米,如果群体过大,则鸡舍周边寸草不生,造成水土流失、生态恶化,而离鸡舍较远处鸡不去采食,造成资源浪费。生态养鸡根据牧场条件,一棚鸡群规模以不大于500只为宜,这样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养鸡对环境的污染。

(3)亩均养殖密度不大于50只。在非人工草地情况下,天然饲料资源是有限的,从维护生态环境出发,并保障让鸡群能够吃到一定数量的牧草和昆虫,以此达到节约饲料、改善肉蛋产品风味和品质的目的。养殖密度是从放牧养鸡的牧场承载能力设定的,这也与欧洲生态养鸡所要求的饲养密度接近。在放牧场地植被较差的情况下,推荐每亩地放牧30只以内。

(4)鸡群饲养日龄300天左右更新。开展生态养鸡的品种主要为地方土鸡或改良土鸡,产蛋率相对低,饲养300天左右,鸡的产蛋高峰期已过,再延长饲养时间则产蛋率下降。从放牧鸡的特点看,300日龄左右时,鸡还未换羽,毛色光亮,此时鸡的售价较高,而300日龄后,随着饲养时间延长,鸡群将脱毛换羽,出现这种情况则鸡的售价降低。此外,从鸡肉品质看,300日龄左右其肌内脂肪、肌间脂肪、肌苷酸、谷氨酸钠、牛磺酸等风味物质含量丰富,肌纤维细嫩,味道鲜美。如果饲养时间过长,则肌纤维和结缔组织老化,肉质口感变差。生态养鸡以生产鲜蛋和活鸡相结合,其鸡群饲养300日龄左右是获取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

(三)生态鸡放养期

在完成保温育雏阶段后,鸡群对自然环境温度有了较强的适应能力,自此,生态养鸡进入放养阶段,这个阶段是在鸡生长到一定周龄,体重达到一定标准,体质增强、活动能力强、野外觅食能力和消化能力强的基础上,让鸡群有大量的时间在室外活动、采食和休息。

此阶段要求有宽阔的活动场地、相对安静的环境、清洁无污染的水源、一定数量和多种类型的天然饲料,以保证鸡群能够舒适地生活、健康地生产,提供符合无公害或绿色食品标准的鸡肉和鸡蛋。

生态鸡放养时间长短对鸡肉品质和风味影响很大,通常要求作为优质肉鸡上市前在室外放养的时间不少于45天,这样才有利于鸡体内风味物质的积累。放养时间短,风味物质积累少,缺乏土鸡风味,影响肉的口感。土鸡出栏前在室外放养的目的主要是让其生活在一个空气质量良好、阳光充足、相互不拥挤的环境中,让鸡群保持良好的健康水平,减少或停止药物的使用以保证肉中没有药物残留;同时土鸡能获得一定数量可以利用的野生饲料,能够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和运动量,也有助于提高肉的品质。

土鸡在产蛋期内应该在室外放养,除非是在雨雪、大风、冰雹、严寒等严重的恶劣气候条件下才让鸡群在室内活动。在放养区域内,室外的空气质量好、鸡只运动多、接触阳光多、活动范围内有害微生物浓度低、鸡只之间相互不拥挤、其生物学习性能够最大限度得到满足,其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都会表现良好。土鸡在室外活动范围大、时间长、运动量大,觅食的天然饲料多,与土壤接触多,产下的鸡蛋才更符合绿色或无公害鸡蛋的要求,才能有更好的口感。

放养阶段的持续期受鸡的类型和饲养季节的影响。肉用土鸡的室外放养时间相对较短,为了保证土鸡的肉质鲜美、风味浓郁、野味十足,至少需要放养45天以上;蛋用土鸡的室外生活时间则较长,可以有250天左右的时间。

(四)放养管理

1.青年鸡的放养管理

青年鸡是指育雏结束后(6周龄之后)到开始产蛋(大约21周龄)前这个阶段。青年鸡的放养管理要注意以下事项。

(1)放养鸡群适应性调教。从育雏舍内饲养到室外放养,由于环境条件、饲料、饲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鸡群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以下介绍如何培养鸡群的适应性。

第一,放养鸡适应期。鸡群至少要有1周的适应期。育雏舍内的饲养方式会影响适应期的长短,如果是笼养育雏,适应期需要10天左右,因为在笼养条件下鸡的活动范围和运动量小,没有与地面接触过;如果是平养则适应期可缩减到7天左右。育雏结束时鸡的日龄大小也直接影响适应期,总体看日龄大的适应期短,日龄小的适应期长。

第二,不同育雏方式的调教方法。笼养育雏方式:首先是将育雏结束的鸡群转到平养鸡舍内,在平养鸡舍外面用尼龙网围一定的面积生态养殖鸡技术,面积大小主要看放养场地的类型和大小。一般要求围起来的面积要达到每平方米不超过3只鸡的密度。

平养育雏方式:在育雏舍外用尼龙网围住一定面积的场地,大小与上述要求一样,白天把鸡群放到室外场地活动并对育雏舍进行清理和消毒,晚上鸡群继续回原来育雏舍生活。

第三,室外放养活动范围控制。室外活动范围应该是逐步扩大,最初几天让鸡在鸡舍附近活动,熟悉周边环境,随着对外界条件的逐步适应,逐渐扩大其活动范围。在活动范围扩大后,鸡群能够熟悉鸡舍,傍晚的时候就会自动回到鸡舍,减少丢失。

第四,关注天气。天气变化对放养青年鸡的影响很大,必须给予密切关注。由于大多数青年鸡是在春季从育雏舍中移出,开始到室外放养,在刚开始放养的一段时期内青年鸡需要对放养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而且春季(尤其是早春)外界温度波动较大,常常在温度逐渐升高的过程中出现寒潮,使得本来比较温暖的天气一下子变得非常寒冷。这样的天气变化非常容易造成青年鸡的感冒,而感冒发生后很容易继发其他传染病(也包括禽流感)。因此,关注天气变化非常重要,如果有寒潮来袭必须提早采取措施,如推迟鸡群白天到室外活动的时间、提早回舍时间,必要的时候让鸡群在舍内活动,提前关闭(尤其是夜间)门窗,防止冷风吹进鸡舍等。关注天气情况还包括有雨雪、大风的时候减少鸡群在室外活动时间或停止室外活动。

(2)环境条件控制。

第一,光照管理。青年鸡在12周龄以前注意早晚要补充照明,早晨6时开灯、晚上8时关灯,白天采用自然光照,每天光照时间14小时;13周龄后采用自然光照,可以不补充照明。夏季傍晚时在鸡舍前面悬挂灯泡可以诱虫,让鸡采食。

第二,保持舍内干燥。青年鸡采食多,饮水多,粪便排泄量大,饮水过程中容易把饮水器内的水洒到水盘外,采食青绿饲料多的时候粪便含水量高,如果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鸡舍内潮湿,影响鸡群的健康。保持鸡舍内干燥的措施有:合理放置饮水器并减少其漏水,尽量使用乳头式饮水器,当鸡群到室外运动场活动的时候加强鸡舍的通风换气,垫高鸡舍内地面使其比舍外高出30厘米以上,保持鸡群合适的饲养密度等。

第三,合适的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不仅会影响到鸡舍内的环境质量,也会对鸡群的精神状态产生影响。密度偏高时会造成鸡舍内空气湿度大、空气污浊(粉尘、有害气体和微生物含量高)、鸡群烦躁(容易出现惊群、啄癖)、生长速度缓慢、健康状况不良等问题。

一般情况下,蛋用青年鸡在平养条件下,舍内饲养密度要求为每平方米10只以下。

(3)饲料与饲喂。

第一,饲料。青年鸡饲喂所使用的饲料类型包括配合饲料、原粮、青绿饲料、昆虫及其他动物性饲料等。野生的饲料资源是放养青年鸡的重要食物,但是由于其营养不全面,容易造成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或不足而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因此必须使用一定量的配合饲料来满足鸡群对这些营养素的需求。

在放养场地面积大、野生饲料资源丰富的条件下,鸡群可以大量利用野生饲料资源,如青草、草籽、昆虫等,每天傍晚可以少量补充配合饲料,用量控制在30~50克/(只·天);如果野生饲料资源不足则需要加大配合饲料的用量,用量控制在50~100克/(只·天),并使用部分原粮。每只鸡每日所喂的饲料量既要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满足生长发育(或产蛋)的需要,也不致造成因鸡过食而过肥。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不同生长期、不同产蛋量及气温高低不同,土鸡的觅食量也各不相同,鸡的补饲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为了保证青年鸡在放养阶段有足够的青绿饲料,建议每年秋季在放养场地上播种一些人工牧草,如黑麦草、小青菜、紫花苜蓿、三叶草等牧草和麦类作物,待春天外界气温较高,适合鸡群在室外放养的时候,这些青绿饲料已经生长茂盛,能够使鸡群获得比较充足的青绿饲料。

第二,饲喂。不同类型的饲料饲喂要求有差异。

青绿饲料的饲喂:在场地圈养的情况下,放养场地面积相对较小,场地内的青绿饲料很快就会被鸡群吃净而且再生也很困难。青绿饲料主要靠从其他地方收割后撒在放养场地内让鸡群采食。当青绿饲料充足的时候,白天可以让鸡群充分采食青绿饲料并搭配少量的原粮;当青绿饲料数量不足的时候,每天上午、下午在场地内撒一些青绿饲料,适当多用些原粮。在大场地放养的时候,青绿饲料是鸡群自主觅食的,不要人工干预。

原粮的饲喂:放养鸡群要饲喂部分原粮,减少人工合成添加剂的使用。原粮的使用最好是多种搭配,因为单一的原粮没有哪一种是营养全面的,将多种原粮搭配做成混合饲料可以发挥其营养互补作用。一些从事生态养鸡的养殖户不注意原粮的搭配使用,而是长期使用单一的原粮,很容易造成鸡的生长发育不良、羽毛不齐、发生啄癖、个别鸡呈现病态等问题。

配合饲料的饲喂:配合饲料一般在傍晚鸡群进入鸡舍后饲喂,这样有助于让鸡群形成傍晚自动归宿的习惯,同时配合饲料夜间也能够在鸡消化道停留较长时间,有利于其消化和吸收。

饲料的过渡:当青年鸡从育雏舍转入放养方式的时候,需要注意饲料的逐渐过渡,最初1周还需要以配合饲料为主,适量搭配一些青绿饲料,以后逐渐减少配合饲料的用量,以青绿饲料为主。如果变换过快,鸡的胃肠道可能无法很快适应,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甚至出现拉稀、嗉囊堵塞等问题。

(4)放养信号训练。目的在于方便鸡群的管理,减少鸡只的丢失。信号训练是青年鸡群从育雏舍转入青年鸡舍的开始,经过2~3周的训练,鸡群就能够产生条件反射。为了让鸡群形成稳定的条件反射,这种信号必须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和补饲的时候进行,不能在其他时间使用。

在树林、滩地、山沟等放养鸡群,由于鸡群的活动范围大,使用的信号必须让较远处的鸡群能够听到。通常早上鸡群到放养场地活动可以自主走动,训练信号主要是用于饲喂和收拢鸡群。这种信号一般在傍晚时必须使用,让鸡群回鸡舍附近进行补饲,补饲之后回鸡舍内休息。这种方式所需要的信号通常是用哨子,其发出的声音尖,传得比较远。

(5)放养场地围网。为了防止鸡只逃到场地外,造成丢失,对于放养鸡群的场地应加围网,尤其是离道路、村庄、学校等比较近的地方下更需要有外围护。没有围墙的地方可以用尼龙网沿场地的周围将鸡群活动的场所围起来。外围护设施的高度为1.8~2米,如果低于这个高度,鸡只有可能飞跃到外面。对于在山沟养鸡,则可以直接利用沟崖作为屏障,在个别平缓处设置围网即可。

(6)饮水管理。放养青年鸡要提供足够、清洁的饮水,如果在放养场地内有天然的溪水(如在一些山沟),可以间隔一段距离用石头砌成小拦水坝,使水流变得缓慢,方便鸡群自主饮用。如果没有这种条件,多数情况下使用真空饮水器。饮水器的容量为5~10升,每50只鸡用一个饮水器。饮水器要放置在比较显眼的地方,一般都放在放养场地内来往的小路旁边,便于饲养员检查和换水,也便于鸡群饮水。饮水器之间的距离为30米左右,鸡群活动的地方都要有饮水器。放养场地内比较边远的地方可以少放置几个,在活动集中的地方多放置几个。

(7)防止兽害。放养鸡群要注意采取措施防止野生动物危害,尤其是育雏刚结束进入放养阶段,鸡的个体较小,体质弱,跑动能力差,容易受到野生动物的危害。防止兽害的做法有:提前了解放养区域及附近常见的野生动物类型和数量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饲养1~2条温驯的狗,每天围绕放养场地走动几次,能够有效防止野生动物靠近;在高树上悬挂一些彩布条能够减少飞禽靠近。

(8)卫生防疫管理。放养青年鸡的卫生防疫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放养场地的消毒。如果是场院圈养,鸡群放养前,对场院内地面进行消毒;如果采用林地或果园、山地放养,则主要是对鸡舍前面的场地(鸡群活动较多的场地)定期进行消毒,以有效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第二,保持鸡舍内良好的空气质量。白天当鸡群到舍外放养场地活动时,要把鸡舍的窗户、门或风机打开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使鸡舍内的有害气体、空气中的粉尘和微生物、空气中的水汽尽可能被排出。这样能够保证鸡群夜间休息时,舍内空气质量良好,使鸡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第三,免疫。按照免疫程序和当地鸡病流行情况,及时对鸡群进行免疫接种。如果是进行个体免疫接种(注射、滴鼻点眼、滴口等)应该安排在晚上进行,喷雾接种也是夜间进行。如果是采用饮水免疫,则在早晨放鸡前把疫苗水配好,让鸡群饮用。

第四,驱虫。放养鸡群容易感染肠道寄生虫,生产中要经常在鸡群活动较多的地方观察鸡的粪便,发现有寄生虫应及时使用驱虫药。

第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许多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和年龄特点,要注意预防性地使用药物。如果条件许可尽量使用一些中草药,以减少药物残留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第六,做好粪便和病死鸡的管理。粪便和病死鸡是重要的疾病传播源。粪便必须及时清理后堆积发酵,病死鸡需要消毒后深埋(鸡尸体距地表不少于50厘米)。

2.产蛋鸡的放养管理

产蛋鸡的放养管理与青年鸡的放养管理要点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鸡舍整理。一般情况下青年鸡和产蛋鸡共用同一个鸡舍,在鸡群开产前3周需要对鸡舍进行整理。首先是利用鸡群白天到舍外活动的时候对鸡舍进行清扫,把粪便、垫草全部清理出去,运送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堆积发酵。清理结束后在鸡群到舍外活动期间对鸡舍进行消毒,当天可以用百毒杀或络合碘、次氯酸钠等进行喷洒消毒,次日早上可以用过氧乙酸溶液喷洒。

为了满足鸡的栖高特性,减少鸡体与粪便的接触,建议在鸡舍内放置栖架。每个栖架长度约2米,高度约1.2米,呈梯子状,横撑的间距约40厘米。在开产前10天左右在鸡舍内靠墙的位置安置产蛋窝(产蛋箱),训练鸡只在窝内产蛋。

(2)光照管理。当放养鸡群达到130日龄以后,鸡体肥瘦适中,有15%左右的个体鸡冠变大、面部发红,可以逐渐增加每天的光照时间。光照增加的幅度按照每周递增20~30分钟进行,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16个小时后保持稳定。

增加光照主要是在早晚补充人工照明,早晨开灯的时间可以确定在6时前后,天亮后关灯;傍晚鸡群回到鸡舍而自然光照弱的时候开灯,晚上关灯时间在10时前后。鸡舍内补充照明主要是用普通的白炽灯、节能灯,灯泡的功率为8~40瓦;每10平方米安装一个灯泡。开灯后饲养员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垫草、饲料、饮水的情况和鸡的精神状态即可。

(3)蛋的收集。

第一,产蛋箱。在鸡舍内、鸡群活动场地内需要设置和安放产蛋箱,让鸡群在产蛋箱内产蛋,减少蛋的丢失和保持蛋壳表面干净。

鸡舍内的产蛋箱应该贴墙放置,减少阳光的直接照射。放养场地内产蛋箱应该放置在光线不太强的地方,因为鸡喜欢在光线弱、安静的环境内产蛋。而且,放养场地内的产蛋箱还要采取防雨雪和大风的措施。

第二,蛋的收集。放养鸡群的产蛋主要集中在上午,上午9~12时的产蛋量大约占当天产蛋总数的85%,中午12时以后产蛋数量很少。收集鸡蛋可以在10时、12时、14时和17时分4次进行,减少鸡蛋在产蛋窝内的停留时间。捡蛋的时候要注意观察产蛋窝内是否有抱窝的母鸡,如果有则要把它放到专门设置的笼内,进行醒抱处理。

第三,减少蛋的丢失。放养的蛋用鸡在比较大的范围内活动生态养殖鸡技术,丢蛋的现象很难避免。但是,如果采取合理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丢蛋现象的发生。吸引鸡到产蛋窝内产蛋,能减少窝外蛋和丢蛋,这方面的管理措施有:要有足够数量的产蛋窝,至少保证10只鸡有一个产蛋窝;产蛋窝设置的位置要合理,活动集中的地方多设置几个,活动较少的地方少设置几个;产蛋窝内要有柔软、干燥、干净的垫草。在产蛋窝的地方设立醒目标示,便于饲养员能够认准产蛋窝的位置,不至于漏收鸡蛋。

第四,保持蛋壳的干净。蛋壳是否干净直接关系到鸡蛋的存放时间,也影响鸡蛋的外观。保持蛋壳干净的主要措施:一是减少窝外蛋;二是保持窝内垫草的干净和干燥;三是防止鸡拉稀并保持鸡体的干净;四是减少雨后鸡只脚带泥泞进入产蛋窝。

(4)减少鸡的抱窝。大多地方品种鸡由于选育程度低,还保留有不同程度的抱窝性,正是抱窝性的存在才使这类鸡的产蛋性能明显变差。鸡的抱窝行为是鸡自然繁衍后代所形成的生理现象。一些外界因素,如成堆的鸡蛋或是厚实而柔软产蛋窝等都会诱使鸡抱窝。因此,及时捡蛋、不让母鸡总待在产蛋窝可以减少鸡抱窝。如果发现抱窝鸡,醒抱方法是:把抱窝鸡在凉水中浸洗一会儿,使其胸腹部羽毛湿透并放到笼子内而不能卧下,可起到催醒作用。放抱窝鸡的笼子附近拴一只猫,使鸡感到紧张而不能卧下,也有助于促进醒抱。或采用丙酸睾酮、氯丙嗪等药物进行醒抱,但不提倡。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