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深蓝海域知识库所用技术_蓝色星际 深蓝技术

客服   深蓝海域知识库所用技术_蓝色星际 深蓝技术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从海洋的特性来讲,各国的竞争集中在对北极的争夺、深海资源的争夺及外大陆架的争夺。

资料图片:这张2007年8月2日拍摄的电视截图画面显示俄罗斯科考队的深海潜水器。

资料图片:这张2007年8月2日拍摄的电视截图画面显示俄罗斯科考队的深海潜水器。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科考队员当日乘深海潜水器从北极极点下潜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在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新华社/法新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5·13”以来,一个原本比较陌生的词汇“蓝色圈地运动”变得耳熟能详。

“所谓蓝色圈地运动,通常是指有关国家为争夺海洋资源,围绕海域所展开的一些行动,”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介绍说。因陆地资源稀缺,已经不足以支撑21世纪的经济发展速度时,为了生存,世界各国便把目光转向了海底世界。深海海域成了人类最后一片知之甚少的未开发区域;而公海,是一块没有归属的资源地,像是散在野地里的财宝,更成为强国必争之地。

“有两个数据可能更说明问题:估计人类现在还没有开采的石油大约40%在深海海底,包括北冰洋;世界上活的生物量,估计有1/3在地底下,”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对《瞭望》新闻周刊说。

从海面到海底的争夺

海上之争自古有之。15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强国占据海洋主要是为了跨过海洋从而占领陆地。

“半个世纪之前大家争的也都不是海底深蓝海域知识库所用技术,因为海洋历来就是‘渔盐之利,舟楫之便’,渔业和航运是主要的。主要用的是海面不是海底,更不是远洋的海底。而现在的焦点却在海底。所谓沿海国对大陆架自然资源的权利,指的不是海面、不是渔业,而是海底,更确切地说是海底的矿产和固定的生物资源,”这是汪品先的看法。

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很晚,直到15世纪,欧洲人不知道地球上有太平洋。20世纪早期,还以为深海是一片死亡世界,没有生命、没有运动。关于深海的知识绝大多数来自上世纪的后半叶,60年代证明洋底在扩张,70年代末发现深海有热液喷出、形成黑烟囱,接着又发现不靠光合作用的“黑暗食物链”,直到深海底下上千米的地壳里,还有微生物生存。一个深海海底的广阔世界,突然呈现在人类面前,带来了资源的新宝库。海洋经济也从几千年来的渔业和航运扩展到了海底:先是太平洋海底的多金属结核(“锰结核”),后是海山上的钴结核,现在又是金属硫化物矿床。这些金属矿至今没有商业开采,主要是经济上的原因——开采成本太高。

“但是成本的概念是变的:深海石油当年也嫌技术太难、成本太高,但随着能源枯竭、石油涨价和开采技术的发展,现在成了海洋经济里发展最快的一枝独秀。既然海底权益意味着能源,沿海国家当然使出浑身解数延伸大陆架、扩大海域主权,”汪品先说。

与几百年来依靠炮舰的海上权益之争不同,当代国际的海底之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之争;反过来,海洋科技活动的背后,也常常拖着权益之争的影子。

在李国强看来,蓝色圈地运动意义重大。首先是权益问题。地球上未来的资源可能主要在深海,但是目前大家不太知道到底什么是最有用的,比如前些年认为锰结核是比较有用的,后来发现开采此物很不划算。因此现在先把地方占到,等以后知道用途了再去发掘。

其次,由于海洋的利用无法把民用或军用截然分开,因此,要特别注意未来资源的意义。美国现在的海底观测系统,实际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用来观测苏联核潜艇的。冷战结束后就变为民用了,用来观测海底的地震、海水的变化,等等。

“海洋蕴藏了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海底的油气如同埋在地里的马铃薯一样等待我们去挖掘。”这是美国休斯敦大学石油化学及能源教授米切尔·伊科诺米季斯关于海洋资源的著名言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海底资源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蓝色圈地运动必然日趋激烈,”李国强判断说。

海底世界“战犹酣”

李国强认为,从海洋的特性来讲,各国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对北极的争夺、深海资源的争夺及外大陆架的争夺。

以前未曾被注意的北冰洋海底,据估计蕴藏着全球未开发石油的1/4。2007年,俄罗斯首先在北极北冰洋洋底发现了丰富的资源后,其深潜器穿过冰层将国旗插到4000米深的北冰洋海底宣示主权。随后俄罗斯晨报称,科考结果表明,北冰洋120万平方公里的洋底归俄罗斯所有。俄罗斯这一举动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在其他四个毗邻北冰洋的国家——美国、加拿大、丹麦和挪威引起轩然大波。紧接着,加拿大政府在2007年10月宣称计划绘制北极地区海床地形图,来证明北极大部分地区属于加拿大。于是,这几个与北冰洋毗邻的国家围绕着北极展开了激烈的蓝色圈地运动,争端层出不穷。

争夺深海的典型案例发生在墨西哥湾。在墨西哥湾,美国的投入非常大,巴西的石油公司也纷纷介入,挪威石油公司2007年获得墨西哥湾300个油气项目的开采许可证。与此同时,日本的石油公司也宣布深蓝海域知识库所用技术,要投资12亿美元开采墨西哥湾。此外,一些大的石油公司,比如壳牌、英国石油等,也要联合投资,在墨西哥湾建立生产平台。“从墨西哥湾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争夺深海不仅是多个国家之间,而且一些大型的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一些知名的石油公司也介入其中,投入非常大,竞争非常激烈,”李国强说。

到2003年底,全世界已经发现深海油气田328个,已投入开发的有75个,其中,墨西哥湾、巴西和西非是世界深海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金三角”,有关国家在这三个地区针对深海石油所开展的竞争异常激烈。

李国强强调,现在要特别关注外大陆架的争夺,因为大家知道,外大陆架是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海底资源特别是深海资源多数都聚集在外大陆架。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外大陆架是指200海里大陆架之外的延伸部分,超过200海里但最长不超过350海里的部分就是外大陆架。随着人们对外大陆架的认识不断提高,争夺也越来越激烈。2009年5月是此次全球“圈海”的最高潮,仅1日至12日便有20多个国家赶在大限到来前提交划界案,随之而来的是各国间纷繁复杂的争吵。

“应该说,愈演愈烈的蓝色圈地运动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热点,因为各个区域海底的状况并不完全一样,有些地方可能是石油天然气比较丰富,有些地方可能是可燃冰锰结核比较充足,有些地方可能是富藏其他类型的一些资源,”李国强说。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